对于一家高端设备企业而言,设备只是一个产品,更重要的是如何将它推向市场,以及客户能否稳定使用。
“持续的技术提升和客户服务,需要很长的时间做支持。首先自己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做工艺测试,自己稳定以后才能推向市场。”近日,北方微电子总裁赵晋荣在接受《高工LED》独家专访时表示,国产MOCVD真正成功,并走向市场化,至少需要3年时间。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 家国际巨头Aixtron和Veeco,占据全球MOCVD市场近90%的份额,2 011年取得近100亿元的营收。高工LED产业研究所(GLII)统计数据显示,2 011年中国市场新增483台MOCVD,这几乎全部来自上述两家巨头,预计2012年国内将再新增MOCVD250台,而这也将主要依靠国外进口。
或许是垂涎高端设备的暴利,从2011年开始,包括广东昭信、思捷爱普、理想新能源、中科宏微、青岛杰森等企业纷纷推出国产MOCVD,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南昌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也适时发布了MOCVD研发计划书。一时间,国内出现了一股国产MOCVD研发热潮。
显然,与过去几次国产MOCVD热潮不同的是,参与企业的目的更为贴近市场。一方面,设备的功能更加符合当前市场的主流,另一方面,国内已经有外延企业开始在试用一些厂商的设备。
Aixtron和Veeco在MOCVD市场所创造的神话,正在被国内设备厂商所效仿。
“国际厂商的设备虽然技术有优势,但是受限于地域因素,服务有待提升。而这对于国产MOCVD设备厂商而言都是机遇,更重要的是国产设备具有价格优势。”北方微电子副总裁刘韶华表示。
“目前大部分国产MOCVD还处于调试期。”高工LED产业研究所研究总监张宏标表示,真正意义上可用的量产型的产品都还没出来。记者调查了解到,对于能否成功推向市场,几家设备厂商都没有给出肯定的答复。其实不单单是存在诸多技术问题,对于后续如何推广国产MOCVD,尽快实现市场化,却是存在重重阻力。
潜在竞赛氛围浓
当数十家企业投入研发MOCVD时,万万没想到,如今它们所面临的竞争对手除了两家国际巨头,还有美国应用材料、日本大阳日酸、韩国周星等国外企业,更有包括天龙光电这样的上市公司。
近日,科技部发布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大型MOCVD装备、关键原材料将实现国产化。
这对于正在研发MOCVD的国内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高工LED产业研究所(GLII)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国内有17家企业正在研发MOCVD,并且部分企业已经有了一定进展。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思捷爱普的MOCVD已经在乾照光电进行试用。
今年初,天龙光电首台MOCVD设备也已经完成中试安装和调试,多项专有技术均已实施于该中试设备,将于近期举行下线仪式。按计划,2013年2月前将有MOCVD设备进入下游客户装机。
5月,由理想新能源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承担的北京市科委2010年度重大科技攻关项目“MOCVD生产性样机研制”通过验收。理想新能源通过2年攻关,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OCVD反应腔,在多项关键设备技术和工艺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
恒泰证券投资经理管宣表示,对于这些高端设备,从性能上来讲,如果国产MOCVD能够达到两家国际巨头的水平,那么投资就是有价值的。
理想新能源一位高层表示,Aixtron和Veeco仍在快速发展。我们希望国产MOCVD能够迅速发展,但目前公司在技术层面仍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
尽管国产MOCVD已经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但后续市场化之路显然并不那么容易。
赵晋荣认为,MOCVD国产化之路难在两个方面,第一,一家企业绝对不是两三年就能够做出这一设备;第二,如果企业在这两年内只是做MOCVD,那这家企业也很难生存,更不可能支撑到设备国产化的时候。
“这一持久战如果没有足够资金支撑,企业将很难坚持下来。”赵晋荣坦言,MOCVD的研发和制造是一个烧钱的过程,企业一定要有心理准备。
政府 “双刃剑”角色
近两年,各个地方政府鼓励企业投资上游外延领域,并出台了各种MOCVD设备补贴政策,无形中推动了MOCVD的外购热潮。“某种程度上,政府成为Aixtron和Veeco营收翻倍增长的最大推手。”思捷爱普董事长张杰表示。
在此之前,Aixtron和Veeco的业绩表现并没有如此乐观和强势。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仅2010年,Veeco收入就创出历史新高,达到9.3亿美元,同比增长144.9%。而2010年以前,Veeco的收入变化并不大,甚至出现过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