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制造业的全球性
能不能说出一种您日常所使用的、在您所在国当地生产的电子产品?任何产品都可以!您的计算机是不是?可以看看背面的标签,它是在哪组装的?您的打印机如何,您认为它的技术来自何处?或者是您的MP3播放器、数码相机……。电子产品是一个全球化合作的例子。在一地设计,在另一地生产,原材料和元器件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生产出来后再运到世界各地提供给消费者。欢迎您来到全球化的世界!
电子业是一个真正全球化的行业。各大洲的设计团队、工程师、生产人员、供应商和分销商之间正在不遗余力地开展合作。而且当今电子制造业的趋势就是在中国及亚洲、巴西及南美、俄罗斯和东欧等成本较低、产能较高的地区进行大批量的生产。
在半导体及元件层次上
针对全球化有许多讨论和争议;电子业是较早采用全球化营销、生产、设计和开发的行业。一家在美国正式注册的集成电路公司可能会在以色列设计芯片,在美国、韩国和新加坡同时进行生产,在中国或菲律宾封装,最终将产品销售给全球各地的客户。
在制成品层次上
一台个人电脑可能是在台湾组装,采用的元器件则可能来自上述所有国家和地区,包括泰国、日本、中国香港、德国、墨西哥、马来西亚等等。
经济力量是这种全球化现象背后的主要推动因素。尽管劳动力成本在电子产品或系统的总成本中只占相对较小的比例,但它仍然会对盈亏底线起重要的作用。生产企业总是要寻求成本最低的地点,特别是对诸如半导体封装或磁盘驱动器装配等劳动密集程度最高的工序。与此同时,这些企业也发现,诸如工程设计和编程等一些更高附加值的工作也可以在其他国家进行,如印度或者正在迎头赶上的中国,在这些国家雇用专业技术人才的成本要远低于美国、西欧或日本。全球化特别是外包也很有作用,因为许多电子产品和系统只需要稍作改动即可在全世界范围销售;拥有多个生产基地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输成本和时间,同时更容易符合当地市场的需求。
应该在哪里进行外包?
中国以往的情况是,国家出台了鼓励外企在国内设厂的经济刺激政策,鼓励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而且与发达国家相比,职业健康和环保法律也不太严格,这些都让外国投资者能够在中国快速起步。
越南和印度等正在奋起直追的新兴经济体也在吸引着跨国公司(MNC)和电子制造服务商(EMS)在那里设厂,生产从电子元件到最终制成品的各层次产品。英特尔(Intel)和富士康(Foxconn)就是这方面的例子,两家公司在越南和印度都有投资。
将业务外包给低成本生产地是许多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组成部分,而大的新兴市场的吸引力则是其市场扩张计划的另一个战略方向。开展外包在产品、工艺和技术等方面的移植能力上对企业提出了要求。此外,跨国公司准备外包时的另一个关键考虑因素还包括是否能够招聘到人才、重视商业发展的政府、基础设施状况,以及更为重要的当地的消费能力等等。在通常被称为“金砖四国”(BRIC)的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这四个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中,中国的表现最为突出。中国一国的经济总量就要超过其他三国的总和。所有这些考量因素都对中国有利,其丰富的廉价资源与绝对庞大的国内市场的独有结合,使之拥有了“世界工厂”的称号。
许多研究表明,中国的许多电子产品的产量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居于领先:电视机(40%)、数码相机(超过50%)、微波炉(51%)、手机(37%)和个人电脑(35%)。
许多跨国公司争相来到中国利用其电子产品的低成本生产能力优势,许多提供分包加工服务的工厂由此建立起来。这些分包加工服务又逐渐发展成为专业化的合同电子制造商(CEM)。这些CEM是低成本的生产企业,为电子制造服务商以及原始设计制造商(ODM)和原始设备制造商(OEM)提供支持,通常它们进行组件级别产品的生产。电子企业的快速发展加上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加速了CEM的发展,增强了其支持能力,包括集成、快速装配和对所制造的完整产品的测试。这就导致了EMS的出现。今天,EMS为其客户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和完整的“交钥匙”项目。
最近,EMS为其客户增加了更多的增值服务,包括直接运输到其客户的客户场地的物流服务。客户场地包括配送中心、零售商、仓库以及必要时进行进一步加工的工厂。EMS的客户通常是原始设备制造商(OEM)。
一些大型的ODM具有其自己的生产基地,就像所有EMS一样,而且还直接为其OEM客户提供EMS,笔记本电脑市场中的华硕(Asustek)就是其中一例。另一方面,一些主要的EMS已开发了其ODM业务系列,以开辟更高的利润空间,就像伟创力(Flextronics)在手机市场中表现的那样。在未来10年中,EMS将增加其在ODM领域的投资,并且还可能提供其自有品牌制造(OBM)的产品线,就像华硕那样。
中国还会保持“世界工厂”的地位吗?
中国以其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充足的产业工人,使那些希望进行业务转移的跨国公司只要在这里开始运营,就一定充满信心。对整个中国分地域研究即可发现,内陆、不发达地区仍然可以提供低劳动力成本生产的机会,这是中国幅员广阔的优势所在。
但是,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新的劳动法的实施、对外资企业较以往更高的税率、更高的材料成本,乃至近期对其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负面报道,都可能促使一些跨国公司寻求替代生产基地。最近几年中,我们正在看到越来越多的加工企业向越南和印度等亚洲其他地区转移,主要就是为了寻求更低的产地成本。英特尔和富士康之类的企业均已在印度和越南投资建设生产基地。
越南现已成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个生产中心,并引起了广泛关注。2007年,该国所吸引的外国和本国投资都打破了纪录,对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达到40%。值得注意的是,协议外资投资总额达到了203亿美元,高于2006年127亿美元的最高水平。外资结构也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来自欧盟、日本、美国和韩国等国的大企业的投资项目日益增加。另一个正面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投资项目将重点放在了电子制造和材料生产等高技术领域。
越南已吸引了世界最大的EMS提供商富士康和世界第二大计算机及相关产品合同制造商仁宝(C omp a l)的投资。世界领先的电气和电子元件制造商Nidec和松下(Panasonic) 则是在越南开展投资的两家日本制造企业。
越南的吸引力
据泰国工业经济部的估计,越南的生产成本要比泰国低19.5%。
与中国相比,越南的劳动力成本仅为中国的一半。此外,越南实行每周48小时工作制,政府强制性社保项目约占到工资成本的25%,中国实行的则是每周40小时工作制,社会性成本占到工资成本的50-60%。越南的劳动力市场供给同样十分充足,该国8415.5万人口中约有65%处于工作年龄内。
越南的人口结构很年轻,对于新产品和新技术的需求也很大。该国25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57%,是亚洲人口第二年轻的国家。年轻而富有生气的越南人正在越来越多地通过互联网、电视和手机来了解产品。随着富裕人群缓慢而稳定的增加以及GDP的增长,其消费潜力是很大的。
根据越南贸易部的统计,该国的消费支出在2010年前预计将达到530亿美元左右。在过去10年中,消费支出平均占到该国年GDP的70%,相比其近邻国家如新加坡(55.9%)、马来西亚(58.2%)和泰国(67.7%)是一个很高的水平。零售产品在2006-2010年将继续占到消费支出的80%左右,而人均支出则预期将以每年约10.5%的速度增长。
越南正在成为取代中国成为制造业中心的有力的竞争对手,但它将不会取代中国作为电子制造业世界工厂的地位。越南吸引EMS和OEM投资只是最近才发生的事情,他们要在“经验曲线”上达到成熟并为投资者创造回报尚需时日。
美国因素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由于住房市场低迷和高油价,美国经济正在减速。中国海关已经注意到,在次贷危机发生之后,其对美国的出口增速已在放缓。这次危机预计将对中国对美贸易产生严重影响,并可能会对中国的出口产生负面影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美国企业已经占据了消费品市场,特别是在消费电子领域。美国的制造业跨国公司都是在海外组装和生产其电子产品的,这些生产基地大量集中在中国,这得益于当地较低的生产成本和有利的投资环境。
美国消费品市场的另一个关注点是产品质量和安全。近期的媒体宣传让消费者提高了对中国进口产品的戒惧意识,这将是“中国制造”受到负面报道打击的另一个因素。
越来越多的合规要求问题、气候变化以及环境问题都是阻碍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其他因素。
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将对中国的出口产生影响,对于向美国出口的中国制造企业而言,2008年可能会成为动荡不安的一年。
结论
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外包是制造业企业旨在保持盈利、健康运作,同时在低成本劳动力充足和有消费能力的富裕人群不断增长的新兴经济体中拓展市场份额的整体战略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