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换电站人员演示道路救援
截至2012年5月底,累计为电动汽车提供充换电、道路救援等服务12万车次,车辆总行驶里程约700万千米。这是浙江省电力公司所属浙电电动汽车服务公司提供给记者的一组数据。这组数据意味着,浙江公司建成的全国首个省内跨城际的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为浙江电动汽车客户提供了网络化、标准化的能源服务,并已初步实现实质性的市场化运营。
充换并重的能源供给模式
电动汽车产业已被纳入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背后反映的是能源消费方式的深刻变革。浙江省内有着良好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氛围,在整车制造、电池生产、产业配套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地方政府也对这一新兴产业寄予厚望。杭州市作为第一批被国家确定为电动汽车“十城千辆”工程的城市之一,又是较早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城市之一,近年更是不断扩大纯电动汽车的应用规模。
在国家电网公司的指导下,自2006年起,浙江公司秉承国企的社会责任,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开展了一系列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体系的探索和研究。作为国家电网公司首批电动汽车推广应用试点单位,浙江公司“摸着石头过河”,坚持自主创新,一一攻破了营运损益分析、介入战略、能源供给模式、充电站关键技术、电力配套技术等各类难关。
根据电动汽车发展的实际技术状况,2011年年初,浙江公司率先实践“换电为主,充电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的电能供给模式,初步建成全国首个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该网络由大型集中充电站、充换电站和配送站或小型充换电站三级服务网络构成。通过大型集中充电站对标准电池进行集中充电,再通过物流进行标准电池组的分层转运和配送,最终客户在配送站只需花约5分钟即可更换电池。而建设小容量、标准化、积木式的中小型充换电站,可以形成多布点、低成本、广覆盖的服务网络。基于这样的思路,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立电池更换站,电动汽车客户就可以实现跨区域运行。目前,浙江全省已建成充换电站78座,充电桩1026个。
自主创新的标准体系构建
在全力推进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浙江公司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使充换电服务网络发展与政府规划相衔接。同时坚持自主创新,与产业上下游单位开展协作,积极推动标准体系构建,开展统一运营管理系统建设,实现集中规范管理。
浙江公司与省内众多电动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初步形成了产业协作机制。浙江公司研发的标准动力电池箱、充电、转运设备及专用接插件等多项充换电技术、装备,累计申请电动汽车相关专利97件,授权专利39件,参与“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通用技术要求”等3项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的编写,有效推动了相关标准体系的构建。

嘉兴服务区换电站工作人员为电动汽车换电
而基于电动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跨区域使用特性,浙江公司在电动汽车能源供给运营管理系统、监控系统的建设上坚持全省统筹规划,遵守统一的技术标准,制定细化的技术规范,建设全省统一集中监控和站级监控两级系统。目前,浙江省集中的电动汽车能源供给运营管理系统和监控系统已投运,全省投运的充换电站和充电桩均已联网并纳入监控平台。该系统实现了车辆自动识别、车辆运行状态实时监测、电池定位管理、电池动态监视等功能。浙江公司还结合“智慧城市”发展,积极开展车辆智能充换电导引、电池动态配送等功能的研发。
商业运作的智能服务网络
随着全省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的增多,及电动汽车应用规模扩大化趋势,浙江公司于2011年11月适时成立浙电电动汽车服务公司,推进电动汽车充换电业务真正走向市场化运营。该服务公司负责浙江全省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的建设、运营和服务管理工作,负责推进与电动汽车上下游厂家的合作,推广国家电网倡导的运营模式,统筹全省服务网络规划、跨省跨区域运营监控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