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高清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OLED产品、OLED话题。昨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的光电显示周暨深圳(国际)彩电节,OLED这一显示技术,成了名副其实的“主打明星”。记者出入展会现场和各大论坛,发现OLED正扑面而来。三星、LG、创维、TCL等大品牌纷纷试水,产业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出席论坛的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在看好OLED显示技术的同时,对这一技术的产业化表示了谨慎态度:“OLED显示技术与液晶显示技术应该不是一种替代关系,而是一种承接关系,现在还不能断言这一技术可以很快取代液晶显示技术,毕竟这一技术在清晰度和大屏幕方面,还有很多很多技术障碍要克服。”
巨头布局OLED产业
年初,三星在美国CES电子展上,正式发布55英寸OLED电视,预示着大尺寸OLED显示将进入电视市场。几乎同一时间,三星宣布天津滨海新区的OLED新工厂竣工投产,其2012年产量将扩大至5700万片,销售额将超过180亿元,三星OLED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将达9成多。
不仅如此,三星还宣布把LCD平板显示器业务分拆成一家独立的子公司,新公司将与三星移动显示部门合并,意在以OLED技术取代LCD。
而在此前,日本索尼去年底撤出了三星合资的LCD企业,随后日本夏普也宣布在今年一季度削减一半LCD生产量。此外,LGD、友达、奇美等面板巨头纷纷将目标指向新型显示技术的研发。
业内人士分析说,三星拆分LCD业务,有其自身独特的原因,因为其液晶面板获利不佳,去年出现巨额亏损,加上三星与索尼合资的液晶公司变局,三星将面临液晶面板出海口的问题。同时,三星整机与液晶面板业务紧密捆绑,导致不少三星终端竞争对手有所顾虑,没有更多选择向三星采购面板。因此,三星需要及时处理过剩液晶面板产能。
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平板显示产业的快速崛起。目前,中国不仅成为全球彩电的第一生产与消费大国,而且也是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大国,加之中国平板显示产业不断向面板行业扩张,使得海外面板厂商面临压力,由此加快向新型OLED显示技术升级。
OLED尚不能代替液晶
专家指出,新型显示技术包括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PDP(等离子体显示器)、OLED(有机发光显示器)等。其中,TFT-LCD液晶显示器目前占有市场90%以上的份额,已成为市场主流技术。
相比于传统的LCD液晶电视,OLED有着机体薄,对比度高,色彩丰富,分辨率高,耗电量低等诸多优点。同时,OLED内没有液体分子,抗震性能更好,耐低温,结识耐用。与毫秒级响应的TFT-LCD面板相比,OLED的响应是其几千分之一,不会出现拖尾和动态画面抖动的问题。
那么如此优异的技术为什么始终无法广泛应用到电视上呢?“这是因为生产大尺寸的OLED面板时的良品率极低,让OLED电视的制造成本非常高昂。”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说。毫无疑问,作为新兴显示技术和产业,与已经非常成熟的LCD技术和产业相比,OLED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很多技术层面的优势还没有体现到产品应用上。
此外,因技术、生产工艺及成本等问题,OLED大规模市场应用及大尺寸产业化尚有较长一段进程。目前,OLED仅在小尺寸显示市场表现十分抢眼,行业巨头三星也以小尺寸OLED产品为主。
这主要是因为OLED技术的产业化目前面临着三大挑战。首先是OLED面板良品率过低,目前生产大大尺寸OLED面板的良品率不到30%,而液晶面板则达到了90%以上。由此OLED电视的制造成本非常高昂,这也是大尺寸OLED面板不能量产的关键原因所在。
其次是材料成本问题,由于OLED需要较高的电流驱动,因此需要LTPS-TFT(低温多晶硅)基板。应用LTPS就注定了OLED的成本将居高不下。
第三是巨额投资问题。新的OLED生产线所需投资是同产能TFT-LCD的2倍以上,所以韩日企业的OLED量产产线均以转换现有TFT-LCD生产线为优先选项。
国产厂商同步起跑
去年,京东方宣布在鄂尔多斯投建5.5代OLED生产线。这条生产线也是当今世界第二条5.5代OLED生产线。
“这不仅表明京东方的自主创新技术能力迈上新高度,也意味着京东方在下一代显示技术OLED领域与国际巨头仍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只要政府继续不断地支持,我国新型的显示科研与产业就一定能赶超世界一流水平。”欧阳钟灿说。
清华大学有关负责人表示,虽然OLED仍处于产业化的初期,但其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空间非常大,为我国显示产业和显示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并高端显示技术方面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机遇。清华大学和维信诺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已推出了12英寸的OLED全彩显示屏,这是国内目前最大尺寸的OLED全彩显示屏。目前,有关方面正在筹划高世代线的建设,5年内将建设一条可生产30英寸以上电视产品的OLED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