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芯八哥整理
未来,随着车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行车记录仪为核心的汽车电子产品将承载更多的功能,覆盖包括汽车安全,车辆运行数据记录和分析,云端操控等功能,进一步整合车辆运行中的各项需求和资源,提供全面的智慧出行服务。行车记录仪作为车联网时代的智能硬件,是车联网重要的数据采集和感知端口,是车联网与互联网、大数据融合的必经桥梁。
行车记录仪行业竞争格局
行车记录仪是车载摄像产品的重要细分领域,逐渐朝智能化方向发展。数据显示,我国行车记录仪芯片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3.4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7.1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0.2%。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2年中国行车记录仪芯片市场规模将达8亿元。
2017-2022年中国行车记录仪芯片市场规模预测趋势图
![](../../../uploadfile/day_220928/202209280642217030.jpg)
资料来源:芯八哥整理
当前智能车载领域的行车记录仪芯片市场参与竞争的芯片厂商数量较多,但头部格局较稳定。主控芯片方面,凌通、星宸、联咏(96655/96650 /96658主打小系统)、杰理、安霸、凌阳、海思、卓然、AIT(已被M-Star收购)、全志(V3/V3S/V316/V535/A20双路或多路)、太欣、倚强SQ(主打小众市场)等方案比较稳定,口碑好。板卡主要就是MTK、高通。图像传感器方面,目前行车记录仪中采用较多的是OmniVision、SONY、Micron及从Micron分离出来的ApTIna、以及还有很多1美金以下的便宜的国产的图像传感器,主要有30万、100万、500万、800万、甚至1200万像素。 镜头方面,目前行车记录仪采用的镜头中,定焦镜头通常采用中国台湾省厂家的镜头,比如中国中国台湾省大力光、亚光出品的塑料或者玻璃定焦镜头。
行车记录仪按照产品的形态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行车记录仪,另一类是车内后视镜。 传统的行车记录仪指的是固定在车前挡风玻璃上部、内后视镜背面的行车记录仪产品。车内后视镜的中控方案平台有三家:瑞芯微、全志、MTK。这其中,安卓操作系统的智能内后视镜出货量全志约占整个市场份额的95%。目前的产品线主要有T2、T3、T8三个芯片,分别是两核、四核和八核的架构。MTK的智能后视镜方案主要是8217、8317,其中8317是带解码的,瑞芯微则主要是PX2、 PX3,PX2是两核。
2021年中国行车记录仪芯片市场由凌通科技、星宸科技、联咏科技、杰理科技等主导。数据显示,凌通科技、星宸科技、联咏科技和杰理科技2021年中国市场市占率分别为25%、24%、16%和15%,合计达到80%。
2021年中国行车记录仪芯片主要企业市场占有率
![](../../../uploadfile/day_220928/202209280643213383.jpg)
资料来源:芯八哥整理
进驻智能行车记录仪行业的品牌企业驳杂,当前市场鱼龙混杂,主要可以划分为五大厂商类型,包括行车记录仪专业厂商、车载电子产品厂商、家电和电子产品厂商、互联网厂商、汽车厂商,市场占比分别为30%、25%、20%、20%、5%。行车记录仪较大品牌超过30家,代工厂超过1000家,各种方案供应商超过100家,其中360凭借互联网品牌效应及用户口碑占据行业领头羊位置。
行车记录仪五大厂商类型
![](../../../uploadfile/day_220928/202209280644231573.jpg)
资料来源:芯八哥整理
行车记录仪五大厂商类型竞争格局
![](../../../uploadfile/day_220928/202209280645127802.jpg)
资料来源:芯八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