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一批全国同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据50多家样本企业统计,2010年工业总产值超10亿元有5家,其中中控科技与舜宇光学2家超20亿元,税后利润超亿元有7家,其中舜宇光学、宁波三星、中控科技、杭州和利时等4家超2亿元。
开发生产了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和特色优势产品,自动化控制系统和部分现场仪表、环保在线分析监测系统、光学仪器和光学镜头、光电模组等,在全国具有领先优势。电能表、水表集聚度高,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60%和1/3,规模优势较突出。全行业综合实力有了较快提高。
但就全行业看,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仍较突出,许多企业技术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高素质人才缺乏,要保持今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任重道远,必须继续努力。
二、浙江省仪器仪表行业今后的展望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着深刻变化,不确定因素增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挑战。但我国经济总的形势是好的,最近,温家宝总理在一次大会上强调指出:“未来二十年,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仍处在重要发展机遇期,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继续保持经济较快发展”。现代仪器仪表和控制系统体现了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要求,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之一,也完全符合浙江的省情,因此,我们对浙江仪器仪表未来的较快发展,也应该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
如何保持浙江仪器仪表较快的发展,根据行业的现状和特点,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
1.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仪器仪表更新换代快,对高新技术敏感度高。对技术创新有着更迫切的要求。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奚家成考察浙江时曾说过:技术创新关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兴衰。半个世纪来,在各个发展阶段,纵观国内外仪器仪表界的沉浮变迁,凡主导产品技术创新成功的企业,往往能蓬勃发展,成为行业的领头羊,或到少名列前茅,而技术创新跟不上的企业,必然最后走向沉沦,或至少被挤出第一方阵。国内近年来,一些企业崛起,由弱变强,也有一些企业甚至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企业,由辉煌陷入困境,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无不与此有关。联系我们浙江,中控科技、聚光科技、舜宇光学的高速发展,原机械工业部4家重点企业除宁波水表能保持全国排头兵地位外,其余3家均已衰亡,技术创新也是重要原因。我们要吸取教训,转变观念,大力推进科学技术进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现有产品与高新技术的结合,这是浙江仪器仪表持续发展并保持优势的关键。
2.重视人才培养引进,提高员工素质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当今企业间的各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要从战略高度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一些高新技术产品企业,对人才开发比较重视,高素质人才集聚度比较高,突出的如中控科技2000余名员工中,86%是大学本科毕业生,7%是博士和硕士,企业全部员工中研发人员占1/3。他们所以能发展得那么快,技术先进、产品高端,创造了许多个全国第一,连连在国家重点工程大项目中取得突破,成为民族自动化产业的一面旗帜,靠的就是有这样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一些传统产品企业,近年来技术力量也有了加强,人员技术结构也有了优化,以适应企业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升级换代的需求。但全行业整体上专业技术力量仍然薄弱,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和创新人才更为匮乏,成了严重影响企业转型升级、持续较快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要增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紧迫感,积极培养,引进关键技术和创新人才,包括经营管理,高技能人才;实施产学研三结全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健全培训再教育制度;营造人才顺利成长,施展才华环境氛围。通过不懈努力,尽快建成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技术、管理、技能三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3.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产品出口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要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拓展出口渠道,扩大产品出口。目前全省仪器仪表行业中,已形成了一批外向型企业。在样本企业中,2010年出口额超亿元有6家,其中舜宇光学9.32亿元,杭州海兴4.5亿元,出口额分别居全国光学仪器和电能表业首位。两家企业各有特色,舜宇光学实施“国际化名配角”战略,在发展光学仪器的同时,充分发挥光学冷加工优势,主攻光学镜头,光电模组等配件,为国际知名品牌照相机、手机、手提电脑等当配角,并进入其产业链,取得很大成效。为了适应国际发展需要,还在广东中山建立光学冷加工企业,最近又在河南信阳建设全球最大光学冷加工基地,发展后劲更大。杭州海兴在国内巩固电能表主业市场并积极发展用电管理等系统和软件产业,扩大服务范围,在国外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利用我们的比较优势,实施产业转移,目前已在印尼、巴西、伊朗、巴基斯坦、突尼斯和欧洲等国和地区投资兴建了六家电能表控股公司。产品就地生产或装配,就近销售,更符合当地用户需要,还可利用国外销售渠道,带来许多方便。出口额连年快速增长,今年有望达到9亿元,比上年翻一番。两家企业各有特点,但对我们都有启示作用。我省自动现场仪表现在都孤军作战,是否也可以成为知名控制系统的名配角,根据控制系统的要求,提高水平和质量,进入其产业链,建立战略合作伙伴。电能表、水表等国内产能过剩、国内市场供过于求,而国际市场又有优势的产品,如何加快走出去步伐,大力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出口,有条件的企业能否去国外投资建厂、建设生产基地?这些问题值得很好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