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5G发展取得了优异成绩。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5G基站已建设超130万个,5G网络已覆盖全国所有的地市级城市,以及95%以上的县城城区和35%的乡镇镇区,5G应用创新案例已达上万个,尤其是在工业、医疗、交通、教育等行业形成了“5G+工业互联网”“5G+4K/8K高清视频”“5G+智慧医疗”“5G+车联网”“5G+远程教育”等一批典型应用。随着5G的普及与推广,5G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5G基础设施建设将持续完善,5G与各行业的融合将逐渐步入深水区,5G发展将成为推动数字中国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预测,2022年中国5G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趋势一:5G产业规模将延续高速增长态势。
近年来,5G产业规模受5G基站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的影响而持续走高。202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了到2023年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将超过18个的目标。按现有人口数据测算,全国将建成超过252万个基站。而2021年,全国已累计建成5G基站超130万个,与2023年的目标仍差122万个。由此判断,2022年5G基站建设仍会是中国5G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5G产业规模也有望延续高增长态势。
趋势二:5G基站建设将从宏基站向小基站逐渐下沉。
5G网络频率高,波长短、衍射能力弱,在遇到有障碍物的地方,辐射衰减明显,5G宏基站信号覆盖范围会随之变小。同时,5G新业务(VR/AR、车联网、自动驾驶等)对网络体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超高流量密度、超高数据连接密度和广覆盖,导致现有5G网络容量不够、覆盖不足等问题,仅依靠5G宏基站,已无法实现有效覆盖和充分使用。相比之下,5G小基站具备精准补充覆盖的优势,也是最有效的频率重用扩容方式,5G网络对小基站的需求日愈迫切,需要通过大规模部署小基站,采取“宏小结合”的方式解决5G网络覆盖和容量扩展等一系列问题,5G小基站将在5G密集异构网络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趋势三:5G网络将从城市深度覆盖向乡镇广度覆盖延伸。
中国5G网络建设已进入规模部署阶段,2020年已实现所有地级以上城市5G网络全覆盖,随着5G基站建设的持续推进,5G网络在加快城市深度覆盖的基础上,将逐步向有条件的乡镇延伸,实现更广范围的覆盖。不同于城市的5G频段,乡镇采用700MHz组网,可使用较少的基站数量达到信号全覆盖,单站最远覆盖距离达3公里,连片覆盖优化后下行速率超200Mbps,上行速率超100Mbps。同时,乡镇5G网络通过700MHz网络与2.6GHz网络双频混合组网,在覆盖与容量上互补,将为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的通信支持。
趋势四:5G专网将从试点示范走向普及推广。
5G专网建设是当前带动5G产业发展的一股新兴力量。5G专网是使用5G技术创建具有统一连接性、优化服务和特定区域内安全通信方式的专用网络。5G专网具有信息安全性高、网络专有性强、传输可靠性好的特点,很好地弥补了传统专网带宽低、时延长、安全性相对较差的弊端。目前,5G专网主要是在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内部进行试点示范建设,而随着5G行业应用的加快落地,5G专网建设也将走向普及推广阶段。此外,广东、北京、湖南等省(市、区)均已出台建设5G专网的相关政策。可以预计,2022年,各地政府与企业对5G专网建设的热情将会日益高涨,5G专网体量将逐渐增大。
趋势五:5G智能终端将从产品单一向多元共享发展。
5G智能终端是传统终端与5G、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融合后的新产品,已成为推动5G应用落地的关键环节。随着5G商用进程的不断深入,5G智能终端逐步从以5G手机为主向室内外CPE、工业网关、车载单元、智能可穿戴设备、VR/AR智能设备等多元终端产品转变。2022年,5G智能终端生态将从单一设备独立发展开始走向跨系统、跨平台的多终端共享模式,芯片、操作系统、终端产品等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将形成联动,共同构筑分布式多终端协同能力,不断完善5G智能终端产业生态。
趋势六:5G技术将在持续增强宽带能力方面有所突破。
当前,中国在5G技术上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并已取得一定成绩,例如,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组织(3GPP)中,中国提出的极化编码方案已成为国际5G控制信道编码方案,主推的灵活5G系统设计方案已获得国际认可。目前,中国正着重开展对载波聚合与多连接技术增强、网络节能技术、移动性与覆盖性能增强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以提升5G系统部署灵活性和效率。2022年,中国会更加努力完善非地面网络(NTN)的传输性能,以实现非地面通信的增强,中国5G技术有望在持续增强宽带能力方面实现全面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