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OPPO发布第三代AR智能眼镜Air Glass,将于2022年春季在中国发售。前有小米发布智能眼镜探索版,后有苹果AR有望明年登场提振产业情绪,AR眼镜面向消费级市场的“冲刺”距离更近了?
磨合三代走向市场
早前OPPO曾研发过两代AR智能眼镜,但没有走向量产。
2019年12月,第一代智能AR眼镜采用一体化设计,重量体积相对笨重。
2020年11月,第二代OPPO AR Glass 2021智能眼镜采用分体式设计,在佩戴体验、光学方案、交互方式以及内容生态都有升级。
三年三代,OPPO的AR智能眼镜实现突破。
OPPO研究院院长刘畅表示,未来,智能眼镜将成为继手机、手表之后,个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第三块屏幕”,OPPO Air Glass是一款令消费者真正触手可及的智能眼镜。
据了解,此次新发布的OPPO Air Glass采用单目分体式方案,主体重量不到30克,镜片厚度1.3毫米。镜片采用轻薄的衍射光波导技术,平均入眼亮度1400尼特,单个像素仅4微米的硅基Micro LED显示屏最高亮度可以达到300万尼特。采用自研Spark微型光机,能够有效提升透光率减少杂光干扰。具备触控、语音、手势和头动操控四种交互方式,通过专用App,与OPPO手机、OPPO Watch配合使用,具备消息提醒、随身翻译、导航、提词等功能。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分体式设计不会是AR眼镜的终极形态,但目前其通过将电源、算力等下放到手机等其他终端,大大减轻AR眼镜本体的重量,结合手机端的应用生态,在应用上有更多发挥空间,这些是手机厂商做AR产品的优势。
Nreal创始人、CEO徐驰曾表示,相比于现在的AR分体机需要接入手机使用,未来5年以内,重量在50克以内的一体机将会出现。以前很多运算会放在终端眼镜或者头显上,未来渲染、计算都会放在云端,给终端释放空间。
OPPO此次新品兼顾了体积、重量、成本,显示模块轻量化成为重点,通过精简配置以及借助手机生态跨越了量产门槛,在当下有助于提振国内AR头显市场士气。
消费市场等待“临门一脚”
2012年,智能眼镜就已经诞生了,谷歌首款消费端AR眼镜Google Glass正式发布。2016年,微软发布面向美国和加拿大开发人员的混合现实智能眼镜HoloLens,Meta积极布局AR业务,Nreal Light系列,MAD GazeGlow,联想ThinkReality,小米AR眼镜探索版……
IDC数据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AR硬件市场,微软受益于HoloLens 2产品的销量同比大幅增长,整体出货量接近2万台,同比增长26%,在第二季度位居榜首。Mad Gaze出货量同比下降30%至约15000台,目前排在第二名。影创Shadow Creator由于在中国市场的持续增长,获得了第三名的位置。
全球初代Google Glass,因当时技术、生态、价格等因素,最终转向了企业级市场。直到现在,AR眼镜产品大多停留在企业级市场,没能改变在消费级市场低迷的窘况,而这与消费端均价较高、非刚需、内容生态欠缺有关,供应端生产链条工序复杂,产品技术和兼容性制约有关。
TrendForce集邦咨询向记者表示,产品售价与系统方案整合是现在VR/AR在消费与商用市场的成功关键,也是领先厂商能保持竞争优势的主因。然而在考量硬件毛利与获利的情况下,要达到具备竞争力的定价策略有其难度,也成为VR/AR装置出货量一直以来难以增长的原因。
IDC咨询向记者表示,展望未来,AR头显依旧由商业领域推动,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市场AR头显复合增长率为109.9%,国际市场上出货量从 2020年的约30万台将增加到2025的2100万台。
在元宇宙的带动下,除了预期2022年会吸引更多硬件品牌厂商踏入VR/AR市场发展之外,也将促使应用服务商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硬件市场的发展。TrendForce集邦咨询表示,从消费市场来看,相关业者将可能采用软件补贴硬件的策略作为加速扩大使用者基数的手段,透过低单价、高规格的VR/AR产品来提升市场渗透率。
从商用市场来看,由于远距交流、多人协作、数字孪生等应用服务的发展,也提高企业采用VR/AR装置的意愿。相较消费市场以低价高规为导向,商用市场的企业更愿意选择高单价且高性能的产品,但同时须搭配完整的系统整合方案或者是客制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