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用法律手段打破“潜规则”?
对于打印机行业奉行多年的“刀片模式”,业界的争议也一直没有停息。特别是由于采用加密芯片的原装墨盒硒鼓只能一次使用就宣告报废(实际上,使用完的仅仅是墨水、碳粉部分,打印头和粉盒基本上完好无损,却也报废),从而产生大量难以分解的电子垃圾。在越来越重视环保的今天,这种模式受到环保组织的强烈抵制,并呼吁通过立法规范类似行为。
对环保最为重视的欧盟,早在2003年就通过了《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用法律手段来规范报废后的电子电气设备的回收处理,这一措施提高了打印机企业的成本“中国兼容墨盒在国际市场上大受欢迎,除了价格优势之外,环保也是一大卖点。”周建其指出。
律师张元欣告诉记者,打官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用法律手段,来打破打印机行业“刀片模式”这一潜规则,让打印机巨头们就限制消费者使用循环再生资源行为公开赔礼道歉,并向社会承诺为低碳环保、绿色地球尽一个国际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 E)项目经理郭霞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也强调,与其关注张元欣律师能否胜诉,不如更加关注电子耗材的环境保护问题,这一官司将这个问题再次摆到了企业和公众面前。目前,我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提到了对生产者责任的追溯,提到了产品和包装的强制回收名录,但尚缺乏细节规定,没有具体实施办法和负责的部门。恰逢两会之际,我们也呼吁更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这方面的立法推动,将是未来循环经济相关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依据。
不过,在耗材企业高管臧晓钢看来,追求绿色环保是大势所趋,但让打印机厂商放弃已有的商业模式也并不现实。任何一个行业都要盈利,卖打印机不赚钱,通过耗材赚钱无可厚非。如何让这一商业模式更环保,需要打印机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