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李东生因TCL并购汤姆逊陷入困境时,在《鹰之重生》系列文章中进行了反思,其中讲到一个关于鹰的故事:
“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鹰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待新的喙长出来。鹰会用新长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鲜血一滴滴洒落。当新的趾甲长出来后,鹰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
无疑,李东生拿“鹰之重生”来激励自己或TCL,当时确实让濒临绝境的TCL渡过一劫。但是今天,在其操盘下的TCL又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和舆论漩涡的中心,其个人也正面对公众的持续质疑,当年让企业重新焕发生机的“鹰之重生”理论是否已经变味?
1
TCL的掌舵者
李东生曾经对妻子魏雪说:
“TCL是一艘大船,我是船长,如果这艘船要沉没,那我一定会和它共存亡。”
的确,李东生已经和TCL进行了深度捆绑,他在多个场合都表达了这个意思,相信其余生也会和TCL站在一起。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李东生执拗与专注的一面,对认定了的事会坚持到底。
从1982年大学毕业后加入TCL集团前身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李东生将TCL从广东一家小型磁带工厂,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家电品牌,产业横跨半导体显示、彩电、手机、白电等多个领域,可以说其人生已经融入到了TCL整个发展的血脉中,人生与企业也共生共荣,休戚与共了,这种和企业的关系让我们可以类比于华为之任正非、格力之董明珠。
在创建壮大TCL的过程中,李东生不为外界诱惑所动,放弃了政府铁饭碗、婉拒了副市长的官位,为了落实“增量奖股”方案,不惜将自己和父母的房子抵押贷款上交保证金,可以说一心扎在TCL的发展上,可谓十分难得,也成就了彼此,一个成为全球家电巨头,一个成为改革开放中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家。
这种专注也表现在生活中,据报道,李东生家里的电器一定要用TCL的,当年并购阿尔卡特后,连手机也要用这个牌子的,并要求公司高管都必须用。
这种执拗与专注不断成就着TCL取得越来越大的成绩,但也让李东生信心极度膨胀,最终导致了后来的并购滑铁卢。
2
高光时刻遭遇并购滑铁卢
在TCL在国内业务顺风顺水开展时,李东生将目光投在了全球化发展上。2004年,TCL先后完成了对彩电巨头法国汤姆逊公司、阿尔卡特公司手机业务的并购,此举让TCL全球闻名,李东生荣登美国《财富》杂志封面,被授予“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称号。
但正是这两次并购,让李东生的事业经历了至暗时刻,人生从高峰回到了谷底。并购当年,TCL和汤姆逊合资公司TTE亏损1.43亿元,次年再次录得8.2亿元的亏损额,如果加上手机业务,TCL总共录得22亿元的巨亏金额,更要命的是情况继续恶化,并购第三年,仅彩电业务在欧洲区的亏损就高达25.96亿元,受此影响,集团当年再次亏损9.26亿元,A股上市公司被戴上了ST的帽子,企业高管不断出走,李东生也在股东大会上被点名批评,甚至被美国《福布斯》杂志中文版评为“中国上市公司最差老板”……
事后盘点,将TCL拖下水的,除了并购的手机业务遭遇国外诺基亚的价格战和国内山寨机的双重打击外,更重点的是对于整个彩电技术发展趋势的判断失误上,虽然当时汤姆逊是全球彩电技术专利龙头企业,但其主要集中在显像管技术上,可现实是并购过后不久,彩电产品就过渡到液晶平板电视的时代。
正是这次打击,让李东生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写下开头提到的文章《鹰的重生》,坦诚地剖析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噱头”对企业进行大张旗鼓的改革,最终TCL集团在2007年录得净利润3.96亿元,如愿实现扭亏摘帽,避免了退市的尴尬。
但我们从各种报道来看,李东生始终没有承认这次并购完全失败,认为是TCL全球化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阵痛和付出的代价,他在不同场合多次辩解:
“现在来讲,不能说并购是失败的,应该说是遇到挫折、是对于两次并购的复杂程度和资源需求准备不足,即使现在来看,我们还是会走这条道路。”
“没有并购,就没有后来全球化的TCL,只不过我们付出的代价非常大,我们遭遇的困难比预想的多,但是我们活下来了。”
……
这种解释让我们看出其倔强固执的性格,与其当初的深刻反思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其构成一个矛盾体。也让李东生在决策信条中,没有所谓的失败或终局,有的只是更长远的眼光与视野。
不过,在批评者看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李东生,其骨子里早已打上了“成王败寇”的烙印,一切都是围绕将TCL的权杖牢牢地攥在自己手里。甚至有分析指出, 其之所以收购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醉翁之意也不在其一贯强调的全球化而指向了“功高震主”的万明坚,后者也在并购一年后黯然离开TCL。
这些和后来其推动上市公司的重组,构成了各界对李东生最大的质疑,也将其推上了舆论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