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为整车企业进行配套的汽车电子供应商大多为国外的汽车电子供应商在国内的合资企业,如博世、西门子VDO、德尔福、伟世通等。这些供应商都以OEM身份为整车企业配套,关键零部件核心技 术被他们所掌控。其优势在于:1、技术优势:具有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IP)、技术开发队伍(含国外的技术支持研发能力),产品的成熟度高、品种齐全;2、开发体系优势:具有完善的开发平台(软硬件环境)、 规范的开发管理流程、测试试验设备和手段;3、标准优势:熟悉欧、美、日等体系的标准和企业的开发、生产标准体系;4、配套能力:具有完整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与整车企业的工程配套能力和合作经验。因此这些企业基本垄断了国内的汽车电子市场,获取了高额的利润。
国内汽车电子企业的现状为起步晚、规模小、水平低、配套难。由于国内汽车电子企业起步晚、产品的技术成熟度低、质量不稳定等原因而不被整车企业采用。即使其产品达到技术要求,也需经过国外厂商的严格试验论证,长时间的等待使国内汽车电子企业错失了大好时机。高门槛的配套入门条件使他们很难获得与整车企业配套的机会, 很难通过产品在汽车上的应用积累经验提高技术水平,只能通过售后市场销售产品,而无法成为OEM供应商来进一步扩大产品的规模。另一方面,开发体系的不完善、核心技术的缺乏也无法满足整车企业的同步开发要求和产品的竞争力要求。
因此,国内汽车电子企业的发展必须得到整车企业的支持,必须在汽车整车企业的开发架构体系下进行汽车电子产品的规划、设计和开发。通过产品的开发,形成符合整车企业开发要求的开发管理体系、 技术队伍和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汽车电子产品的开发需要较大的资源支持,其中包括汽车电子开发的软硬件环境、软硬件设计技术人员、产品的试制试验设备等。同时汽车电子产品升级换代速度很快,基本上是成熟一代、开发一代, 企业必须紧跟市场发展的需求,不断进行产品的超前研究开发。
汽车整车开发是根据市场的需求、产品目标客户的定位、法规要求、价格等因素来确定产品的设计开发方案、产品技术规范等设计资料。汽车电子按整车设计开发的技术指标要求进行电子系统的结构设 计和功能定义,最后得到电子系统和子系统的技术规范。由各汽车电子零部件供应商(OEM厂商)进行开发、测试试验后,交付给整车生产企业进行电子系统集成,检验是否满足整车设计的动力性、安全性、 经济性、操控性及舒适性要求。
可以用V模式来描述电子零部件企业和整车企业在产品链中的关系:V模式的左半部表示产品开发流程中整车企业与零部件在各个流程中的关系;V模式的右半部表示产品的试验、验证的过程;中间表示整车开发体系中的产品数据库。
汽车整车企业应充分利用和发挥各零部件企业的优势,提高零部件供应商同步开发的能力,形成整车企业的产品供应链。整车企业发展自主品牌产品的关键在于必须拥有自主技术的汽车网络平台、汽车电子开发平台以及相关的人才队伍,必须拥有整车电子系统的功能定义、实现整车电子系统的集成能力,从而形成自主技术产品和核心竞争力。
汽车电子企业借助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行业发展规划要求、自主知识产品开发的有利条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切入汽车电子产品领域:1、车身电子控制(带总线接口模块):电动后视镜控制、电动座 椅记忆调节系统、雨刮控制、电动门/窗/天窗控制、电动空调、数字式仪表等;2、底盘电子控制(带总线接口模块):电控转向助力系统 (EPS)、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3、车载电子系统:GPS定位导航系统(具有电子地图的资源优势);4、新能源汽车电子系统:驱动电机控制、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PMS)、多能源管理系统、DC/DC电源管理系统等;5、总线网络系统软硬件(CAN/LIN等):网络通讯协议、网关控制器、网络模块等。
在以上几个领域内将来可重点发展电驱动管理控制系统、总线技术、网络模块(软硬件)。汽车电子企业通过与整车企业的合作,通过产品的开发形成从产品设计→开发体系→技术队伍→核心竞争力(产 品、标准等)。同时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与整车企业的同步开发能力(同步开发、生产、试制试验)。
提升国内汽车电子业的总体水平要有国家的政策支持、组织(资金、税收、政策调控)和汽车整车企业的大力支持。国内汽车电子企业和汽车科研院所已经具有多年的国家"863"项目和各级政府科技 攻关项目的经验,在政府的协调下可集成各方面的优势资源,与整车企业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汽车整车企业也应在产品的规划设计、开发体系建设、技术规范、人才队伍建设、产品的工程化开发等多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配合,共同打造汽车行业的产品供应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电子电气设计工程研究分院院长关绍文: 孵化出路在于进入改装、加装市场。
国内汽车电子业仍处于萌动阶段,有强劲的发展趋势,但没有引爆点。在汽车动力、安全系统方面,国内由于缺乏技术积累和试验基础,短时间内很难有机会介入,被国外垄断的状态还将继续维持, 竞争将在国外的不同产品间进行。国内汽车电子企业与国外合资则是以提供厂房和市场为前提,换取了少量利润、税收和就业人数,真正的核心技术还完全在外方手中,技术数据都由外方掌控,中方人员只 能在应用边缘做服务性工作。有的国内企业在车载电子领域有很大的建树,值得欣慰。其他产品也有问世宣传,但正式进入整车配套体系的鲜有耳闻,原因在于整车企业不能冒险选用缺乏应用验证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