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的位置:电子变压器资讯网 > 资讯中心 >  专题报道 > 正文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发展思路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8日 [来源]:《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 [点击率]:1979
【导读】:     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十一五"我国高技术发展思路及其发展重点,提出了相关措施和政策建议。 1、我国高技...
    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十一五"我国高技术发展思路及其发展重点,提出了相关措施和政策建议。
    1、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不断攀升,贸易逆差逐步缩小,但出口产品仍以加工贸易为主。
    2003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产值20556亿元,比1995年的4098亿元增加了5.0倍。同期高技术产业增加值5034亿元,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0.5%,比1995年的6.2%增加了4.3个百分点。可见,我国高技术产业规模发展迅速。
    2003年我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已达到2296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商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992年的8.9%持续稳定增长到2003年的27.0%。同时,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差额也在逐步缩小,10年前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逆差为贸易总额的54.5%,5年前下降到18.1%,2003年进一步下降到3.9%。贸易逆差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逐年减少,体现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
    2003年我国高技术产业RD经费222.4亿元,比1995年我国技术产业R&D经费222.4亿元,比1995年17.8亿元增加了12.5倍。2003年我国高技术产业R-D强度(约2.0%),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科技含量高于一般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20世纪90年代大部分OECD成员国高技术产业R&D投入强度超过20%,说明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含量仍较低。 
    2)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迅速,但产业集群优势不明显,地区行为业之间发展不平衡。
    1991--2002年,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业总收入90.0亿元增加到15326.4亿元,累计57120亿元,年均增长60%,净利润从8.3亿元增加到801.1亿元,累计3311亿元,年均增长52%,上缴额从3.9亿元提高到766.4亿元,累计2808亿元,年均增长61.6%。到2002年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有2.8万多家企业,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1569家,过10亿元的企业201家,过100亿元的企业15家,新增的增加值已占到全国工业增加值新增部分的22%。总体上看,53个国家级高新区迅速发展,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增长,推进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
    但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经济发展过多地依靠数量扩张,增长质量还不高。虽然园区内企业实现了空间集聚,但相当多企业缺乏研究开发能力,还在生产附加值较低端产品、OEM产品和组装加工产品,难以形成主导特色产业,产业集群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从行业结构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占75%以上,航空航天、医药等其他行为仅占1/4。近两年来,由于外商投资主要集中于集成电路、计算机和信息产品等,加速了这一趋势的发展。 
 
    此外,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占整个高技术产业产值的85%以上,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3)高技术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对外资依赖程度高。
    由于创业投资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起来,高技术企业的速效渠道较为单一。高技术研究拨款有限,没有足够的高技术产品开发基金,以银行为贷款主体的融资渠道限制了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社会风险资本严重短缺,致使高技术研究成果难以转化为高技术产品。
    随着我国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外商与港澳台商在大陆投资尤其在高技术产业领域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资料显示,1996~2001年,外商与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对我国高拉丁文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2%。2001年,在我国高技术产业企业中,外商与港澳台商资本金占全部企业资本金的49%,比1996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外商与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营业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47.7%,比1996年提高了18.2个百分点;在全部高技术产品出口中,外商与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占全部的81.5%,比1996年提高了10余个百分点。无论从资本金、营业收入还是对外出口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对外资与港澳台资本的依赖程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且呈现进一步上升趋势。
    4)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落后,消化吸收远落后于日本和韩国。
    我国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落后,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例,我国集成电路的设计生产技术至少落后美国10--15年,相差3个发展阶段。我国80%的软件开发企业仍采用手工设计,较少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彩电生产国,年生产能力达7000多万台,但在彩电的1000多项核心技术专利中中国拥有的很少;DVD年产量1400多万台,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0%,但核心技术归6C。迄今为止,我国PC制造所使用的核心技术和主要零部件几乎全部源于国外,其中绝大部分源于美国,产品附加值较低,存在着安全隐患。
    一些产业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工艺装备严惩依赖进口,缺乏必要的技术开发和配套能力支持,影响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高技术产品的生产以组装为主,使产业分工和利益分配处于不利地位,高技术产业应有的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大的效果不能充分发挥。
    此外,我国对引进的消化吸收远落后于日本和韩国。日本与韩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比例大致保持在1:3的水平。相比之下,2001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比仅为1:0.047,消化吸收的力度不强,必然会造成"引进--落后--现引进--仍然落后",致使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无法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2、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 
    “十一五”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思路应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在信息、生物、关键材料等领域重点突破,实现技术和产业的跨越发展;集中力量突破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加速高技术在传统支柱产业中的推广和应用,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从"加工中心"向"制造中心"转移;迅速扩大高技术产业规模,提高高技术产品附加价值。 
    “十一五”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重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缩小数字鸿沟,实现信息经济带动工业化。
    以国产设备和技术为主在国内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信息网络系统。发展低成本、高可靠的新一代移动通信。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与加工产业,形成促进芯片设计和加工健康高速发展的完善产业链。发展行业应用软件,中间件和嵌入式软件、支持开发源码的系统软件,提高商品软件质量和承接国外大型软件开发的能力。大力发展数字电视和网络信息家电,实现电视、电话、电脑三合一。 
    2)大力发展生物技术,扩大生物技术产业规模。
    以发展生物技术及应用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科技和健康科技的发展。培育优质、高产、抗逆的动植物新品种,带动农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以优生优育、重大疾病防治、新药开发为重点,加强重大疾病相关基因组研究,在传染性肝炎、艾滋病、肿瘤、神经性疾病等控制和治疗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的最新成果,实现若干重要化学品和生物材料的生物制造,实现新一代基础物质的绿色加工,降低化学工业的原料、水和能量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3)优先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
    发展工业节能、交通节能和建筑节能技术。开发煤的多联产技术,经济安全的新一代核能源安全。开发水资源循环再生利用以及农业节水等技术,保障国家水安全。大力发展环境保护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4)积极开发海洋资源,拓展发展空间。
    发展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蓝色海洋食物开发利用技术。重视海洋中药和中成药,天然药物和半合成药物等海洋药物的发展。加大深海资源勘探与开发力度,尤其是深水海域油气资源的勘探。加强海洋安全环境保障科学技术的研究,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数字海洋技术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
    5)以重大装备为突破口,显著提高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
    以重大成套装备和高技术装备、新一代绿色制造流程和装备、制造业信息化为重点,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汽车、轨道交通、船舶、飞机等高成长性、高关联度产业的关键技术,支撑自主品牌产品的崛起。 
 
    3、具体措施与建议
    1)加强原始性技术创新,不断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原始性创新是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源泉.应切实加强在国家需求与科学前沿紧密结合的基础研究领域开发创新性研究,积极抢占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前沿高技术制高点,为我国高技术产业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同时,对于那些我国已具备一定技术基础,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要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发核心技术的前瞻性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务求在自主发展方面有所突破。
    2)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高技术产业发展在保持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效益,在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高技术对现有产业的提升改造。
    首先,根据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及技术发展特征,在政府宏观指导下,大力发展我国在高技术研究领域的优势项目及现代建设急需的项目。集中资源,形成自主发展能力。
    第二,优先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重点高技术及其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三,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国内外的高技术成果。一方面,在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领域,鼓励系统集成国内技术,直接面向国际市场,迅速扩大我国高技术产业规模,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在引进与创新并举的过程中发展核心技术和技术标准等,突破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逐步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第四,增加和提高深加工、高档次,高技术附加值的加工能力,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
    3)建立有利于高技术成果转化的机制。实现科技链与产业链的有机结合。高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技术,价值实现的社会过程。从当前任务来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努力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缩短转化周期。第一,建立以全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机制;第二,通过技术入股方式,促进高技术成果转化;第三,加大中国高技术领域发明专利的授权量,提高高技术成果转化等等。
    同时,加强科技链与产业链的有机结合,国家重大工程应充分利用自主研发技术,对其中的核心技术组织国内力量进行攻关,对少数难以攻克的核心技术可以考虑引进。
    4)完善我国专利制度,促进高技术企业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专利产出尤其是发明专利的授权情况是企业乃至国家技术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完善的专利制度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保护企业从技术发明到推广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
    随着高技术企业专利保护意识的提高,对专利体系及制度的完善也提出了更加急迫的需求。在我国现行的专利制度中,反映技术含量最高、保护力度最大的发明专利比其他类型专利具有审查程序复杂、审查时间长、费用高等特点。因此,在产品市场周期不断缩短的情况下,资金短缺的企业只得放弃申请发明专利,转向申请审查程序简单、时间较短的实用新型专利。这将对我国技术企业的成长极为不利。 
 
    5)完善高技术产业投融资体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风险投资体系。建立政策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持、社会各界参与的多样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投融资体制,以政府资本金投入带动民间资本发展。积极推荐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多渠道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投入。通过发展创业基金、规范基金制度、完善管理体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6)鼓励高技术小企业的发展,大力扶持民营、集体等类型企业,提升我国高技术企业整体竞争实力。在我国高技术企业中小企业所占比重达到30%,尤其在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更高达55%。我国高技术小企业具有创新活力强、组织灵活、技术转型快等优势,在我国高技术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鼓励高技术小企业的发展,是带动我国高技术产业向结构多元化、创新多样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随着外资企业在我国高技术产品国际贸易市场上地位的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明显减少。相反,民营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在高技术产品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则日益突出,我国集体企业2003年单位企业出口额达到242万美元,增幅是1999年的1.7倍;私营企业2003年实现单位企业出口额65万美元,出口规模扩大了3倍。大力扶持高技术民营、集体等企业的发展,是提升我国高技术企业整体竞争实力的重要补充。
    7)完善科技企业创新孵化体系,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布局,突出区域比较优势,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增长极。从政策、投融资环境和网络条件等方面对科技企业创新孵化体系给予大力支持。发挥政府引导与市场牵引作用,发展一批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软件、新材料、光电子等专业技术孵化器,同时支持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致力于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专业公共开发平台,不断提高孵化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包括吸引科技人员从事成果转化的政策、科技企业孵化器优惠政策和支持被孵化企业发展的政策等。
    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为导向,集中配置资源,推动产业集群的逐步形成,在有条件的地区形成高新技术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把国家高新区建设纳入统一规划,集中优势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
    8)建立有利于高技术革新产业发展的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推动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定,强化依法行政,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竞争规则。重点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在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时,要指导国内企业运用知识产权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工具,积极参与国际性产业、贸易规则的制订,为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条件。
    同时,加强市场环境建设,一要建立知识产权评估和交易体系,包括规范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的认证制度,促进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健康发育;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完善知识产权的转让、抵押、处置制度;形成业内自律和业外监管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二是发展创新新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服务中心的建设,建立技术服务、咨询服务、信息服务网络。三要完善有利于创新的技术标准体系,通过国际标准和先进技术标准的推广、国际计量和技术法规的执行以及严格的监管制度,形成公平合理有效的企业技术进步推进机制。市场环境建设要结合体制改革,加强行业中介组织建设,对其中的非营利性机构给予政策扶持。
投稿箱:
   电子变压器、电感器、磁性材料等磁电元件相关的行业、企业新闻稿件需要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QQ: , 邮箱:info%ett-cn.com (%替换成@)。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变压器行业资讯,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电子变压器资讯”或者“dzbyqzx”,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电子变压器资讯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温馨提示:回复“1”获取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