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成熟与安全隐患,同样是制约技术商业化落地、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咨询机构Gartner曾在2019年发布了一个“技术成熟度曲线”,不幸的是:诸多自动驾驶公司努力的技术方向——L4级自动驾驶,正处于“幻灭期”。Gartner认为,其技术实现时间将超过十年。另外,L5级自动驾驶则处于“期望膨胀期”。
一些业内人士的看法则更悲观。
“这项技术真的很难,自动驾驶汽车还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在路上普及。”2018年底,自动驾驶领头羊Waymo的CEO约翰·科拉菲克(John Krafcik)曾如是表示。他话音未落,另一位硅谷大佬——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也发表了看法:“我信不过自动驾驶汽车。”
考虑到技术突破难度,一直推崇单车智能路线的百度Apollo也开始加码“车路协同”技术方向。2018年底,百度开放了车路协同代码,并在长沙街头进行数月装有V2X设备的RoboTaxi载客试运营。2019年,百度在长沙测试路段投入45辆RoboTaxi车辆开启试运营,并在年底的“Apollo首届生态大会”上,着重介绍了车路协同解决方案。
而在限定场景下,自动驾驶技术实现难度仍不容忽视。
相关区域里,车辆行驶过程中面临的意外情况并不少——车辆、人员的随意穿行、乱停车等情况,都会给无人车行驶造成困扰。
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场景,目前各家企业的技术适应能力也并不高。在A矿区可以顺利运转的无人车,到了B矿区却可能频频出错。各企业仍然需要进一步打磨技术,以适应未来大规模商业落地的需要。
即便目前中国自动驾驶企业的MPI值与美国持平,也并不代表中国自动驾驶企业能够实现规模化商业落地。此外,大规模商用仍需考虑成本问题。
资本方面,虽然刚有两笔融资信息公布,但放眼整个行业,并不乐观。
各企业本身大量的资金需求与不及预期的技术发展、机构愈发谨慎的投资策略相矛盾,行业开始洗牌。
在2019年,RoboTaxi融资企业数量变少,甚至曾经的明星公司RoadStar.ai惨遭清盘,吴恩达离开百度后加入的美国自动驾驶公司Drive.ai也随后轰然倒下,更易实现应用落地的限定场景自动驾驶企业逐渐受到关注。
但经过了膨胀期之后,自动驾驶公司的估值已经被抬高。疫情与行业寒冬之下,一级市场募集基金难度加大,资本更加理性。唯有商业落地苗头的企业更易获得投资青睐。“投资人会选择一个刚需、有买家能力的落地场景(进行投资)。”慧拓CEO陈龙如是对亿欧汽车表示。在这种情况下,还未有自我造血能力的自动驾驶公司举步维艰。
智行者CEO张德兆对亿欧汽车表示,明年限定场景自动驾驶可能会有一些规模化落地,但性价比仍是制约大规模应用的关键。
此外,中国自动驾驶供应链不成熟、政策法规落后等问题,依旧需要时间来解决。
以激光雷达为例,即便很多厂商已将产品价格下探至1000美元以下,但仍不符合大规模商业化标准。而目前,中国仅允许自动驾驶汽车在部分区域进行路测,与美国加州允许自动驾驶汽车上路行驶的政策相差甚远,并不利于技术迭代。
突发疫情虽然让一些自动驾驶公司受到关注,但由于对汽车行业有不小的负面影响,技术公司发展的不确定性也被随之放大
冬天总会过去,但谈春天还为时尚早。
(敬请关注微信订阅号:dzbyq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