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在全球迫切需要实现能源转型的发展潮流下,“互联网+”智慧能源已成为广受能源领域关注的热点,能源网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是解决当前能源问题,重塑全球能源格局的重要变革力量。能源大数据融合了海量能源数据与大数据技术,是构建“互联网+”智慧能源的重要手段。它集成多种能源(电、煤、石油、天然气、供冷、供热等)的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交易等数据于一体,是政府实现能源监管、社会共享能源信息资源、促进能源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载体。同时,能源大数据以数据开放共享为核心理念,是应用互联网机制与技术改造传统能源系统的最佳切入点,是推进能源系统智慧化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进一步地,能源大数据是打破行业壁垒,促进各种能源系统融合的助推剂,将催生一批智慧能源新兴业态,亦是实现能源行业转型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关键技术。
为此,本文从能源大数据技术的基本内涵出发,阐述了能源大数据的基本架构及典型特征,总结了国内外大数据在能源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目前我国能源大数据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立足现存问题,对我国下一步能源大数据产业的布局提出了若干发展建议,以支撑“互联网+”智慧能源战略发展。
二、能源大数据技术的基本内涵
大数据是以整个数据集合为研究对象的一项综合技术,是传感技术、信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分析技术与专业领域技术的结合,是对传统的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技术的继承和发展。随着我国“互联网+”在能源行业的深入发展,所衍生的“互联网+”智慧能源融合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改造传统能源的生产、传输、消费、转换、交易等全产业链,依托能源大数据技术,形成能源与信息高度融合、互联互通、透明开放、互惠共享的新型能源体系。面向“互联网+”智慧能源的能源大数据基本架构由应用层、平台层、数据层以及物理层组成,如图1所示。
图1能源大数据基本架构
能源大数据的物理层包括了能源生产、能源传输、能源消费全环节以及每一环节的各类能源装备。通过装设在能源网络和能源装备的传感器装置和能源表计获取系统运行信息及设备健康状态信息,并将数据信息交由智能运营维护与态势感知系统实现数据可视化展示、状态监测、智能预警和故障定位等功能。
信息通信与智能控制系统则负责能源系统各环节、各设备间的通信以及控制。所产生的海量数据均与气象环境等外部系统数据一同存储在能源大数据的专用数据库中,以进一步加工并用于能效情况评价、风险辨识评估以及能源经济利用分析等功能中。基于能源大数据技术可实现能源生产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功率的精准预测并协同电–气–冷–热的多样化能源优化配置;在能源传输侧实现智能化的能源网络在线运营维护,有效监控能源系统的运行状态,自动辨识故障位置;为能源消费侧的用户提供能效分析与能效提升服务,并可整合能源消费侧的各类负荷资源,实现需求侧响应,充分提高能源利用效益。
本文以表1所示的用电大数据为例分析能源大数据的主要特征。能源大数据一般从多个数据源采集数据信息,如用电大数据的数据来源形式包括用户层面的企业报表以及设备层面的电能表计乃至系统层面的各类控制与运营维护系统的数据信息。
表1用电大数据主要来源形式
与传统能源系统的结构化量测数据相比,每类数据源的数据采集所覆盖的范围大小不一,数据信息聚焦的时空尺度有别,在数据多样性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多源异构特征。由于大数据技术在能源全环节传感信息采集装置与能源设备中的海量应用,使得能源大数据的量级达TB至PB级甚至EB级以上;另一方面,能源大数据强调数据采集的时效性与全面性,所获得的数据采集频率在分钟级以内,数据增长速度快。
此外,为了更好地应用于“互联网+”智慧能源系统中,数据不再仅局限于过去的统计分析与周期报表制作环节,而是被进一步加工、分析与利用,并在用户用能特性与潜力的挖掘、源–荷特性的预测分析、能源市场交易以及其他增值服务等方面得到充分应用。
传统能源系统的结构化量测数据相比,每类数据源的数据采集所覆盖的范围大小不一,数据信息聚焦的时空尺度有别,在数据多样性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多源异构特征。由于大数据技术在能源全环节传感信息采集装置与能源设备中的海量应用,使得能源大数据的量级达TB至PB级甚至EB级以上;另一方面,能源大数据强调数据采集的时效性与全面性,所获得的数据采集频率在分钟级以内,数据增长速度快。此外,为了更好地应用于“互联网+”智慧能源系统中,数据不再仅局限于过去的统计分析与周期报表制作环节,而是被进一步加工、分析与利用,并在用户用能特性与潜力的挖掘、源–荷特性的预测分析、能源市场交易以及其他增值服务等方面得到充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