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成三星等海外品牌滑铁卢
与iphone的下滑相类似的是目前仍占据手机市占率第一位的三星。根据市场调查 Strategy Analytics 日前公布的 2017 到 2018 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市占率预测,三星在 2017 年全球的市场占有率约为 19.9%,比 2016 年的 20.8% 下滑 4.3%,首次跌破 20% 大关。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今年三季度,三星在中国手机市场的份额仅为2%,在第四季度的份额将进一步跌至1.6%。而在明年,三星手机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将持续下跌,至1.2%左右。
三星在中国市场可以说是大势已去,尽管最新发布的S8、Galaxy note8极为亮眼,但是从Note7爆炸带来的恶劣影响仍然没有散去,这两款手机在中国的销售情况也极为惨淡。三星S8上市以来,在整个中国大区内销量不过30万台,据不完全统计,从9.13日开始到28日结束,整整半个月的预售期间,note8在国内在电商平台上的预定数量,仅仅在1万台左右。即使算上双十一购物狂欢的加持,note8全系列三种型号的在京东销量也不过2万出头。
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三星尽管品牌在中国遭到重挫,但是三星供应链仍然非常赚钱。不管是三星的屏还是内存目前仍然都是客户争抢的紧缺资源。
受益本土手机品牌崛起,中国供应链逐渐成熟
根据IDC 1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 以华为、OPPO、vivo、小米为主导的四大国产厂商,在中国手机市场最新占有率达到惊人的 69%,而在一年前这一比率只有 57.3%,加上魅族、金立的持续放量,未来中国市场的国产手机占有率有望突破八成甚至九成。三星电子并不是唯一在中国手机市场遭到失败的国际品牌。外部机构数据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呈现出萎缩,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国际品牌已经被逐步边缘化,其中包括诺基亚、HTC、索尼、夏普、黑莓、LG等品牌。

过去中国手机产业链可以说是“缺芯少屏”,应该说,国产手机的崛起和供应链的成熟相辅相成。一方面国产供应链的成熟使得国产手机品牌不再受制于国外供应链,另一方面国产品牌的崛起也让更多的国产供应链有机会迅速发展壮大。
以国内面板龙头——京东方为例,2016年京东方的营收已超越日本目前唯一的显示面板企业JDI(夏普已被鸿海收购)。京东方近期又宣布其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提前量产,并向华为、OPPO、vivo、小米、中兴、努比亚等十余家客户交付了AMOLED柔性显示屏。这打破了一直以来OLED面板技术被韩厂三星和LG所垄断的局面,在此之前三星占有全球中小尺寸OLED面板市场超过90%份额。
另一个案例是汇顶。作为中国本土指纹芯片厂商,汇顶科技今年年初出货量突破2亿颗,月出货量保持2000万颗以上,销售额方面,今年第一季度汇顶科技超越FPC成为全球安卓阵营最大指纹IC提供商,技术方面,汇顶科技于今年初发布了屏下指纹识别方案。京东方一样,汇顶科技的客户群集中在国产手机品牌,包括华为、OPPO、vivo、小米、中兴、魅族、联想、金立、TCL等。对于近年来的成绩,汇顶科技董事长张帆认为两个方面:一是受益于国产手机品牌在全球竞争力大幅提升,华为、OPPO、vivo、小米等客户的强势崛起给了汇顶很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受益于汇顶科技过去十年的持续研发投入。
舜宇光学同样是国产供应链崛起的典型案例之一。舜宇光学业务涵盖光学、光电、仪器三大领域,目前在手机镜头领域整体出货量全球第二,技术上独创MOB/MOC 模组技术,使其在2016年迅速抢占双摄市场,目前在非苹果手机的双摄模组中市场占有率排在第一位。今年上半年,舜宇集团再次刷新纪录,销售额同比增长近70%,达到了100亿元,舜宇光学股票也一举突破千亿元市值。同样的,舜宇光学并未涉足苹果手机的摄像头供应市场,客户群集中在华为、OPPO、vivo、小米、联想等国产手机品牌。
在ODM方面,以闻泰科技为龙头的ODM厂商的主导性和供应链管控能力越来越强。闻泰科技、华勤、龙旗、与德依然占据前四强。尤其是ODM龙头闻泰科技,今年不仅成为了手机ODM第一股,而且出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11月,IHS 发布“2017年前三季手机ODM智能机出货”排行榜,闻泰凭借前三季出货6050万台,同比增长32%的明显优势,稳坐冠军宝座,IHS 预计全年将超过8000万台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