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地化售后难以在全国快速展开,张磊认为,短期内行业级无人机不会像消费级一样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无人机行业向行业级的转型看似如火如荼,但尚未像2015年消费级一样呈现指数级增长,整体处于爆发前的积累阶段。
究其原因,张磊认为,是“投资人看不到更细致的未来了”。
以植保无人机为例,在加入一飞智控以前,张磊算了一笔账:用无人机喷洒农药,每亩成本是4元,收益20元,一人一台机器一天可以喷洒300到500亩地。“这样算下来,利润非常丰厚。”
但让张磊没想到的是,国内土地不连片的国情、飞手的操作水平以及避障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难点,让植保无人机在成本方面的优势几乎荡然无存。
避障对于主流无人机的飞行至关重要,但现有的解决方案仍处于原型阶段。为了确保公共安全,需要改进传感器、传感算法和无人机设计。30分钟左右的续航能力,也成为行业级无人机在近期难以妥善解决的困境。
对市场观察了两年后,李达同样认为,工业级场景适应能力不足,“大行业还未完全开启”,行业无人机在技术和市场方面都尚未夯实地基。
行业级无人机到底是不是个值得投入的好生意?红杉资本创始人Michael Moritz的答案是:“无人机是未来大势所趋,几十年后,无人机会像火车、汽车一样普遍。”只是,不知道有几家企业能够挺过漫长的烧钱周期,也不知道有多少个投资人愿意等到它赚钱的那一天。
(敬请关注微信号:dzbyq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