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主要新能源汽车及电机供应商情况(数据来源:一览众咨询)
充分竞争 大浪淘沙
据微电机世界网了解,许多传统电机企业纷纷抢先登陆新能源汽车电机市场,如江特电机、大洋电机、方正电机、信质电机、正海磁材、尼得科(中纺锐力)、东方电机等,纷纷转型进入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生产阵营。
另外,近年来资本市场密集出现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机项目的并购重组案例,其中上海电驱动、上海大郡、天津松正、大洋电机等都是新能源汽车电机行业的佼佼者。大洋电机已经收购了上海电驱动,方正电机也将并购上海海能和德沃仕。国内电机业巨头纷纷收购新能源汽车电机及上游材料企业,意图通过并购企业的方式来为自己增加竞争砝码。
还有,由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电机和控制器需要高效匹配,电机、控制器的相互合作并购、产业联盟就越来越频繁,这种趋势势必能够弥补传统电机企业在电机控制等方面的短板。
可见,目前国内电机企业千军万马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导致竞争非常激烈,从乐观的角度来讲,经过这番大浪淘沙的战役,幸存者的技术和市场等能力必将上一个台阶,必将能够与洋品牌决一高下。
技术储备赢得未来
全球来看,德国、日本、韩国的电驱动系统实力强劲。中国电机企业正视这种差距,近年来通过专利等方式进行技术储备。微电机世界网发现,过去1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专利申请总量位于世界第一,这在一定程度上标明中国电机企业的创造能力与创造技术点都在不断提高。
另外,国内奇瑞汽车、吉利汽车研究院、清华大学、长安汽车、上海中科深江电动、长安新能源、北京理工大学、比亚迪等企业和研究机构具有丰富的技术储备。
国内电机的技术储备将为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原材料支持未来发展
虽然目前我国的核心技术与研发能力同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拥有市场、原材料、政策等多方有力因素,中国电机企业有望在未来市场中实现弯道超车。
据统计,目前,永磁同步电机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中的使用占比超过90%,成为不折不扣的主流技术。中国、日本在内的其他国家新能源汽车电机最广泛使用的仍是永磁同步电机。
日本的丰田、本田、日产等汽车公司基本上都采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如丰田公司的Prius,本田公司的CIVIC。因为在日本,供应永磁电机使用的稀土磁铁的公司比较多,同时汽车大多以中低速行驶,因此采用加减速时效率较高的永磁同步电动机较为适宜。
而我国稀土和矿产资源储量丰富,这种稀土永磁产业配套基础也是我国汽车电机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将有力地支撑中国电机的发展。
合资品牌是隐忧
贡俊表示,中国的电机配套生产能力非常突出,目前本土汽车电机基本是国内生产,而且许多洋品牌汽车电机也逐渐交由中国代工。可见,在生产和正向设计方面,我国与国外企业基本处于同一水品,而在经验参数修正方面,由于单一产品的规模仍然较小,我国在工艺水平、集成规模上同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
尽管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电机企业众多,但中国企业有个特点就是“不踏实”,很多企业是冲着补贴或者短期利益而来,很少有耐住性子,做好产品研发和生产细节的企业。因此,有行业专家指出,中国电机企业应对未来的发展阻力有充分的准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核心技术能力,戒骄戒躁,方得始终。
另一方面,需引起注意的是,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合资企业数量不断在扩展。据微电机世界网了解,比亚迪和德国戴姆勒奔驰组建了一家合资公司,大众和江淮汽车成立江淮大众合资公司,浙江吉利与沃尔沃汽车成立合资公司,福特汽车和众泰汽车成立合资公司,雷诺-日产汽车联盟与东风汽车成立合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