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颠覆性科研成果,究竟在国际前沿科技中居于什么地位?2017年5月12日黑龙江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由圣泉集团和黑龙江大学联合研发的“生物质石墨烯材料绿色宏量制备工艺”进行科技鉴定,其鉴定意见的部分原文是这样写的: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生物质石墨烯材料的宏量制备、工业化生产和石墨烯纤维制品的商业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属国际首创。
在回答一个世界性难题时,史上第一次把石墨烯应用到了纺织服装并产业化
近年来,石墨烯研究在全球持续升温。但目前真正高质量的石墨烯产业化应用却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记者了解到,由于石墨烯制备成本过高,导致许多有价值的应用被挡在了门外。
很多人认为,石墨烯在芯片、显示器等方面的应用才真正发挥了石墨烯材料本身的作用,再加上能在芯片研发领域执牛耳的机构都是世界上高端电子制造业巨头,这些领域被称为“高端应用”;而把石墨烯加入涂料或纺织品里,技术相对容易,进入门槛低,则称为“低端应用”。
然而业内人士认为,产业界不会按照科学家的理想来做。究竟谁能找到石墨烯独一无二的应用,仍是未知数。真正做产业的人不会计较这些争论。“我们不能神化石墨烯。如果它能对某些产业有技术推动作用,就是为社会、经济作贡献了。”
圣泉集团显然就是这样做的,有史以来第一次把生物质石墨烯应用到了和每一个老百姓都有关系的服装领域。“中国最缺少颠覆性技术,而颠覆性技术一旦攻克难关,应用到民生领域,或将带来颠覆性的价值回报。”唐一林对大众网记者说,圣泉集团克服各种困难,在国际上首先制备出石墨烯改性纤维,将生物质石墨烯首先应用于纺织服装领域,很有可能颠覆人们对于传统服装功能的定义。
“石墨烯应用到服装上后,服装开始有了很多新功能。”唐一林介绍,圣泉集团石墨烯内暖纤维产品经武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山东省纤维检验局等多家权威机构检测显示,具有远红外、持久抑菌、防紫外、抗静电、吸湿透气等特性。
唐一林回忆说,这些功能并不是同时被发现的,而是经过数以万计的实验才得出的结论。
以远红外功能为例,当时圣泉集团只是用玉米芯纤维(生物质石墨烯的原料)做了一件衣服,发现其具有神奇的远红外功能,由此推断生物质石墨烯可能也具有这项功能,于是才有了后期国家权威检测机构对添加了1%的圣泉生物质石墨烯内暖纤维进行了检测,发现远红外辐射温升2.5℃,远高于标准的1.4℃。
在抑菌方面,圣泉集团也是在尝试中发现,由生物质石墨烯内暖纤维做出来的袜子,居然连续穿了好几天都没有臭味。后来通过采用抑菌圈法和振荡法,发现生物质石墨烯纤维的抑菌率达到90%以上,不仅可以持久抗菌,还能起到抑菌作用,切断细菌生存条件。
今年6月3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专家对圣泉集团、东华大学、青岛大学黑龙江大学共同承担的“生物基石墨烯宏量制备及石墨烯在功能纤维中的应用”项目鉴定意见如下:该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唐一林透露,经过近两年的市场研发,圣泉集团的生物质石墨烯已经遥遥走在世界前端,改变着传统的穿衣理念,将“穿衣护体”的理念向“穿衣养体”方向引领。目前,已有200余家纤维厂商与圣泉合作,服饰终端产品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认可,市场接受程度越来越好。
对石墨烯的产业化应用还将继续,唐一林介绍,下一步,圣泉集团将着力发展石墨烯超级电容和动力电池、散热器、智能服饰、医疗用品、防腐涂料、高强高模纤维等领域。
当遭遇嘲笑、侵权甚至抹黑时,石墨烯团队一笑而过称没有什么能挡住创新
不被嘲笑的创新不是创新。圣泉生物质石墨烯从研制到应用,从不缺乏嘲笑甚至抹黑。
近日,有人发文质疑圣泉生物质石墨烯不是石墨烯,因“层数过厚”。
对此,唐一林对这种"抹黑式"说法给出了权威解释和证据。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标准中明确规定石墨烯分为单层、双层和多层,多层石墨烯的定义是3-10层石墨烯,而多于10层的石墨烯确实不能称之为石墨烯。
圣泉生物质石墨烯是以生物质为原料,通过热裂解法制备的石墨烯材料,经检测机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多家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结果显示其具有石墨烯的结构特征。其中,拉曼(Raman)光谱测试是表征石墨烯结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样本拉曼光谱具有明显的G峰和2D峰,缺陷峰D峰较小,G峰和D峰的峰强比大于5,表明合成的石墨烯具有较高的结晶度且缺陷程度低;生物质石墨烯样品的透射电镜(TEM)结果显示样品整体为褶皱状的片层结构,片层尺寸为400nm~1μm,片层厚度小于10层;原子力显微镜(AFM)结果表明生物质石墨烯材料的片层高度为3.5 nm,层数为8~10层。满足联盟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