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在去年年底接受采访时,陈天石老师曾表示:“芯片从研发、量产到商用,是一个以年为单位的周期,所以在明年,大家将可以在市面上看到使用寒武纪技术的芯片产品,比如在手机、安防监控等智能终端和云端上。”可否透露一下这方面的最新进度?
陈天石:业界很多朋友都对寒武纪产品非常关注,敬请大家耐心等待一段时间。
问:作为国内致力开发AI芯片的创业公司,您认为AI芯片在所有芯片体系中的定位是怎样的?它应该更接近通用性为主的GPU,还是偏专用性的TPU?亦或是打造出一系列FPGA平台,并且在其之上对不同场景进行细分?可否简单谈一下您设想中AI芯片的未来发展路径?
陈天石:随着社会逐渐从信息时代过渡到智能时代,AI芯片将是支撑智能计算不可或缺的载体。复杂的深度学习网络计算需求很高,这就需要有更多更强大的计算资源。GPU是目前主流的AI计算平台,但是其基本框架结构毕竟不是为了AI所设计的,效率受到很多限制。
FPGA虽然迭代快,可以再短期内满足一定的计算需求,但从计算速度和能耗比来说,和专用的AI芯片还是有差距的。目前还有很多公司和高校也在引用跟踪我们前期的成果,研制深度学习专用的ASIC(比如谷歌TPU)。
理想中的AI芯片应当是一种新型的处理器,能具有广阔的应用面(包括语音、语义、图像、视频、自然语言多模态处理能力),同时具备远超CPU和GPU的效率。
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必须要有一套新的AI指令集,利用指令进行灵活处理,才有可能在AI芯片上把各种算法应用都能支持得又快又好。我们去年提出了国际上首个AI指令集,就是朝这个方向的努力。
问:开发芯片其实是一件非常烧钱的事,我们可以看到半导体业实际上也因此一直处在几个硅谷巨头的长期引领之下。从国家硬实力发展的角度来看,您认为我们怎样才能够在AI芯片这一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陈天石:其实芯片的成败,除了本身的效率之外,生态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过去信息产业,软硬件生态都是建立在ARM和x86指令集之上的。不遵从这些英美的指令集,芯片做得再好,没有配套应用和软件,也很难在市场上获得成功。而未来的智能时代,可能格局会发生巨大变化,会出现新的AI生态。
中国有最大的AI市场,也由寒武纪等一批公司和院校有好的技术,完全有可能影响国际AI生态发展。这里面的核心还是AI指令集。没有AI指令集,AI芯片应当如何规范化设计,AI软件如何和底层硬件交互,都是无根之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提出了国际上首个AI指令集。
如果从国家硬实力发展角度看,应当对业界进行引导和规范,把国产AI指令集树立为产业的标准。只要国产AI指令集立住了,中国主导世界AI产业的机会可能就到来了。

(敬请关注微信号:dzbyq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