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至强和集成众核架构协处理器双管齐下,高性能计算系统用硬件平台性能飙升将成定局,但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这些性能又成了焦点话题。在这一层面,英特尔于2011年的最大贡献是帮助很多国内行业用户认识到了真实应用工作负载的理念,即要认清自身使用的真实应用工作负载的特征和性能潜力、其对于高性能计算硬件平台的需求,并通过软件和系统调优来实现最佳实用应用性能。该理念的普及可以改变以往高性能计算用户以基准测试程序来指导系统选型、部署、应用和优化的状况,以防止系统测试成绩拔尖,实际应用表现不佳这种“中看不中用”或“本末倒置”情况的出现。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它就在英特尔的帮助下对自身实际运行的与等离子物理研究相关的PEIC应用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代码调优,结果一举收获了40%的应用性能增长。
在推进上述技术及应用理念创新的同时,英特尔也在思索和研究高性能计算平台与云计算平台的融合,此前业界曾以云计算平台会因实施虚拟化导致较大性能额外开销作为其不适于承载高性能计算应用的理由,但就目前开放架构虚拟化软硬件技术的发展步伐来看,这个障碍很快就能被克服,而且英特尔及其部分客户已开展了一些实验,例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就测试了基于英特尔万兆以太网技术的高性能计算云计算平台,结果证实其在网络互联上的性能要比同样基于该平台、没有实施虚拟化的传统高性能计算平台更为强悍,或许这样的试验只是开端,但随着未来英特尔架构产品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在云平台之上运行和融合标准云计算应用、关键业务应用和高性能计算应用很可能就不再是遥远的设想,或许在实现2015云愿景之后,英特尔就将引领整个产业走向真正的、对应用无所不包的“大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