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1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决定综合采取财政补助、科技支持和市场拉动方式,加快国内光伏发电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三部委计划在2~3年内,采取财政补助方式支持不低于500兆瓦的光伏发电示范项目。“金太阳工程是快速启动市场的一种有效方式。”李俊峰说。
时隔两年,2011年7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光伏全国上网标杆电价:2011年7月1日以前核准建设、2011年12月31日建成投产、发改委尚未核定价格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统一核定为每千瓦时1.15元;2011年7月1日及以后核准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以及2011年7月1日之前核准但截至2011年12月31日仍未建成投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除西藏仍执行每千瓦时1.15元的上网电价外,其余省(区、市)上网电价均按每千瓦时1元执行。
“标杆电价已经接近了国内光伏电站的发电成本价,如果再加上地方政府的补贴,国内光伏发电企业终于可以盈利了,这必将推动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主营光伏组件业务的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宣传部负责人王志新告诉记者。
另外,即将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有望将“十二五”期间太阳能发电装机目标由1000万千瓦上调至1500万千瓦,包括大型地面光伏发电1000万千瓦,屋顶及离网发电400万千瓦,光热发电100万千瓦。
政策扶持仍有上升空间
从世界光伏事业的发展进程看,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李俊峰在接受《亮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的作用毋庸置疑,它可以让一个行业平稳发展,也可以促进其高速发展,抑或让其停滞下来,这一点在世界各国都是一样的。”
系列政策的出台有望使光伏企业长期受益,但我国仍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统一政策标准。
据了解,光伏产业相对成熟的国家,如德国、意大利等,其政府针对光伏企业都制定了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并不断适时进行调整。
2011年,德国最新修订的光伏补贴修正案减少部分光伏补贴额,同时增加“自有消费奖励”,鼓励拥有小于500千瓦的屋顶光伏发电系统的房屋主自用光伏发电。意大利于5月批准了新的太阳能补贴法案,政府补贴将持续到2013年,但补贴比例将逐渐降低;其后,补贴将与一定规模的装机量挂钩。
在具体的光伏政策上,业内建议可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如对符合条件的光电建筑应用予以补助,对光伏发电以优惠价格全额收购,对光伏电池生产企业予以税收和信贷上的支持等。
李俊峰说,即使是光伏产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国家,其政策也要考虑到技术发展水平、市场需求和国家战略等问题而不断调整。对此,他提出“三个适应”:首先,政策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同时参考国家经济实力和人民接受程度。其次,要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滞后。最后,要与能源结构调整和大的部署相适应。此外,还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务实,绝不能大起大落;二是不能助长暴利,一定要避免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现象;三是要循序渐进,注意控制地增长。
“在政策导向方面,要和电力、工业的客观规律相适应;要照顾到资源的特征,因为光伏是一种特殊的能源,并非在每个地方均匀分布的;要强调分布式发展,这是光伏与风能水能的区别之一。”李俊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