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为兴做了控制器、伺服系统和软件,并把前两个整到一起,驱控一体化,其实这个路线日本很早就做了,我们看到的日系基本上都是这个架构,比传统的驱动和控制分离这种模式要便宜同时性能好,它的局限是在大负载领域是不好用,大负载领域基本上走的是欧系路线。
机器人本体:现在大多数机器人企业其实做的也就是本体,难度在管理。
拥有这四样后机器人本质上还是个半成品中的半成品,拿在手上,如果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根本也不会知道怎么去用。有专业技术人员,没有一些辅助设备的话还是没法做什么事。也就是它的另一个核心难点在工艺方面。
4、案例分析
以雀巢咖啡的一条生产线,即压铸件毛坯打磨及装箱自动化为例:配置的是一台6轴机器人和一台4轴机器人,期初是两班倒,一班6个人,一年要在人工投入50万,一套机器人系统30-40万,这套是比较超值的,大概7、8个月收回成本。但是机器人也要有人看着,这部分也要一小部分成本投入。
吸锡案例:吸锡比焊锡要更难一些。说明现在国产机器人的精度在某些方面的应用已经够了。
1)众为兴机器人业务增速一般,能否解释下?
众为兴商业模式上侧重做控制器,控制器是公司一贯的优势,在应用端相对会弱些,去年接触100多个项目,做成的相对还比较少。控制器做好后配别人本体帮别人做机器人。众为兴的SCARA比较早是在一些大客户上应用,上一代产品和国外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新的一代产品已经出来。众为兴的潜质很好。SCARA精度要求很高,负载要求相对比较低。
2)机器人各个环节价值量?和日本差距有多少?国内目前企业情况?
从成本角度来看,一个6轴机器人,减速机2万左右,控制器加伺服系统一起大概2万多,软件价值很难讲,从目前来讲减速机占成本最高。
控制器:国内以前做控制器的老牌企业是优势的,比如众为兴和固高,还有新时达及汇川都还不错。有些企业控制器是做出来了,但里面很多设备和技术都是买的,这样就会产生后继乏力。
伺服系统:新时达和汇川都还不错,众为兴最新的QX系统还是不错的,对标的是日本三洋。
软件:目前没有哪一家做的特别好。在不同行业应用可能会有差异。
3)市场需求到底有多大?上市公司报表也没显现出很大增长
需求上短期高估,长期低估。之所以现在没做起来是由于工艺差距很大,3C行业本身带来的挑战很难满足,3C行业更新换代太快,设备投资一般是产品投资的2-3倍,刚开始做的时候就要求成本低,其实很难做到,因为标准还没建立,原先产业链条的逻辑是以人工为主的,现在这个链条要变的话,很多中间环节就很难。这是个复杂工程,但是这个复杂工程也比不上大飞机的制造。
(敬请关注微信号:dzbyq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