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领头,突破专利技术难局
LED照明方案网记者了解到,仅以数量计算,中国拥有的LED专利数量可以位居世界前5位,但是,在LED产业链中上游的外延技术、芯片结构等领域,中国大陆地区专利申请数量远低于日本、美国,也低于德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大陆地区在衬底技术的专利申请数量与美国大致相当,荧光粉材料的专利申请数量仅次于日本,封装技术的专利申请数量与中国台湾地区大致相当,LED具体应用方面的专利申请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和日本。


既然国际大企退场已经是毫无悬念,那么未来国内技术发展,都将会是谁来引领?深圳市友亿成照明有限公司研发部工程师康海明认为未来将会是国内大企业领头突破技术难局,并且LED行业会出现大者恒大,强者愈强的局面。他说:“大型企业有资本,完整的销售渠道,还有研发实力,未来肯定是他们带领国内行业解决技术难题。”
惠州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徐开国认为当下部分国内大企具备了强大的研发实力,他说:“当下国内企业在专利上是存在不足,但是LED这个行业没有跨越不了的技术和不可跨越的门槛,虽然我们不一定是能够实现他们的技术,但实现相应的功能还是能够做到的,现在国内像德豪润达等一些体量较大的企业现在也具备了一定的研发能力。”
智能照明差距依然明显
国际大企退出中国照明市场,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放弃了照明市场,他们只是转而专精智能照明市场。国内企业如今在LED照明上占尽优势,比如LED驱动IC领域已经80%实现了国产化,那在国内企业在智能照明方面有没有可能和国际大厂抗衡呢?

“没有能力抗衡。”林景旭果断回答道:“个人觉得,国内的灯具在控制方面的专研还是不够深,我们的产品都太过于脱离市场,而且市场的接受程度并不高,包括功能、用户体验都脱离用户和市场。”
国内智能照明一直没法找到用户的痛点,因此一直无法真正普及开来。康海明说:“目前国内的很多智能照明产品感觉很鸡肋,除了商照用得上之外,其他市场还没有办法普及,未来还是要看市场的需求方向。”
徐开国也认为国内企业没有能力叫板国外企业,他指出国内智能照明市场如今鱼龙混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智能照明的发展,同时他还表示智能照明需要大企业来牵头树立业内权威标杆。他说:“国内企业大部分都是从传统的照明企业转型过来的,都不重视技术和方案的开发,一般会选择把解决方案外包给外面的小公司,这样出现的情况就是各种各样的公司都在一窝蜂地弄,从而导致鱼龙混杂,乱象横生,和智能沾点边就说是智能照明,技术实力和飞利浦、GE这些国际大厂无法相比。”
林景旭认为国内的整体开发氛围和理念阻碍了国内智能照明的发展,他说:“我觉得技术方面没有太大的壁垒,国内企业都很乐意去尝试新的东西,主要还是智能控制的整体开发氛围使得智能照明的最终成果出现偏差,比如很多工程照明,大部分人就是为了做业绩,为了验收,就忽略其中的技术内涵;相关的专家制订的标准没有经过市场检验,只是一味响应国家的节能减排强行制订,最后产商就理所当然地跟着这些人做出方案出来。”
(敬请关注微信号:dzbyq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