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GE照明因退出亚洲和中国市场与中国经销商弄得沸沸扬扬,最终以GE妥协而告终。其实,近年来,有不少知名的国际LED企业纷纷选择退出中国市场甚至是整个照明市场,比如科锐和东芝等照明企业退出中国照明市场,飞利浦要卖掉Lumileds,恩智浦将LED驱动业务卖给矽力杰……
这些企业曾经是LED行业创新技术的领导者,随着他们在LED照明领域的投入度的降低,那些曾经被视作业内标杆的技术也似乎被搁置。比如科锐和飞利浦直接的LED光源技术你追我赶的局面不见了,三星曾表示2016年推出8英寸硅基LED技术也跳票了。于是,我们不仅要问,没有这些优秀LED企业的技术支撑,LED照明行业的技术创新由谁来接班?存在难题将靠谁解决?
国际大企萌生退意
今年2月26日东芝照明技术公司宣布,计划将在中国制造和销售灯泡和照明器具的子公司出售给中国家电厂商康佳集团,出售额估计达到十几亿日元。东芝将经营资源集中于日本国内的照明业务,撤出中国的消费者产品市场。
5月份,飞利浦在首次公开发行中宣布计划出售至少25%的照明业务股份,并将在未来的几年里出售剩余部分。飞利浦希望该照明业务能凭借其技术和市场主导地位,包括照明行业最大的专利组合,对投资者产生吸引力。
7月26日,以战略投资者IDG资本为首,木林森及义乌国有资本运营中心等有限合伙人组成的中国财团以超过4亿欧元(约合4.39亿美元)的价格成功赢得了朗德万斯(LEDVANCE、欧司朗光源业务)的竞标。
9月,全球照明巨头GE Lighting的CEO给内部员工的一封邮件称,自11月30日起,GE照明将终止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所有直接商业活动。
无论在技术还是品牌上都具有优势的国际大企陆续出售照明业务或者退出中国市场,主要原因是他们在国内市场能够获得的利润不断降低。美芯晟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钟明表示说:“国际LED大企行业如今能在国内市场得到的毛利确实是下降了不少,大部分外企认为毛利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的时候,就会逐步开始放弃这个市场。”
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有限公司市场经理于得水认为很多LED行业的国际大企退出中国市场不仅和毛利率有关,也和国内企业在这一行业的技术不断提升有关,随着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外企的核心竞争力下降,不得不选择退出。
广东朗能电器有限公司霍尼韦尔产品经理付宝成认为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外企退出只是时间问题。他说:“外国企业有自己的生产流程,包括实验周期、开发周期还有市场批发周期,整个流程下来可能要半年的时间,生产速度明显没办法跟上市场的快速发展。而国内的民营企业,一个月可以出来一个产品,可能卖两个月就要降价整改。两者对市场反应速度的差距明显,外资企业绝对会慢慢退出这个市场。”
外资企业退场,技术发展缓慢
2014年科锐就曾宣布研发出光效高达303 lm/W的LED光源,这个新闻曾经轰动一时。而东芝和三星的8英寸硅基LED技术也让业界充满期待。不得不说,国际大厂一直在技术上占据优势,如今国际大厂的退出不得不让人担心国内企业是否有能力实现技术创新。
深圳大族元亨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林景旭认为LED行业的技术创新却是在逐年放缓,他说:“2008年到2010年间的光效提升就比较显著,一般两个季度就有明显地提升,到现在已经明显变缓了,后面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突破。而光效300 lm/W其实是理论极限,如今业内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接近这个效果。而且要做到300 lm/W需要的成本太高了,市场当然是希望有能效更高的产品,但目前的能效已经足够了。”
深圳绿色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技术部工程师刘小江认为应该辩证对待这一情况,他说:“国际照明大企退出中国之后,技术、人才上都会有流失,整个行业的技术发展会慢下来,毕竟我们的技术和研发能力还比不上他们,但好的一方面是会刺激中国企业自己想办法去研究,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对此,灵耐光电有限公司开发部经理余广志则充满信心,他说:“GE代表白炽灯、卤素灯之类的老一套的标准,这些东西如今也没有优势了,以前国际大企有标准和专利,现在标准国内都可以做得到,专利我们未来也能够研发出来,并且我们的产品性价比能够比他们好,他们现在的竞争能力已经大不如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