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圈》为各位梳理和总结了相关企业的重点事件,试图从中找出家电转型变革的逻辑和路径。
海尔全面接管GE家电业务
海尔家电业务国际化再下一城:继完成对新西兰斐雪派克、日本三洋东南亚白电的并购后,正式完成对美国GE家电业务的全盘接手。
目前海尔正式宣布已完成对美国GE家电业务的并购交割:这项高达54亿美元的并购美国通电气(GE)公司家电业务,海尔将接管GE家电部门的人员和在美国的业务基础,同时还将获得知识产权和"GE"的品牌,将其作为正式开拓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立足点。

届时在北美市场上将形成GE和海尔双品牌的协同竞争,实现对惠而浦,伊莱克斯,以及三星、LG的正面竞争。同时海尔对GE家电业务的收购也表明,未来全球及中国白电产业的最大发展驱动力,不是来自于技术,而是来自于资本并购。
美的超300亿海外三连购
目前美的对全球四大机器人巨头之一的德国库卡持股比例达到38.6%。6月底美的以总额约514亿日元收购东芝白色家电业务80.1%股份并完成交割。当月美的收购意大利著名的中央空调企业Clivet的80%的股权。半年之内,美的国际化进程连下三城。

这一系列并购正是围绕美的集团"智能制造"、"智慧家居"的双智战略转型方向展开。一方面是智能制造的技术、能力和体系将会得到夯实和提升;另一方面,围绕白电产品的核心技术,中国企业将取得实质性突破。最终这将推动美的集团实现从产品控制的智能化,到用户生活的智慧体验布局,探索经营模式、商业模式的转型。
起步于五年前的美的集团经营转型,其核心就是实施精品战略。如今随着互联网时代浪潮的兴起,精品战略也迎来新的升级迭代,即全面智能化,并借机实现从单一的硬件制造商向生态系统服务商的跨越。
乐视引爆彩电行业第一之争
今年5月乐视对外宣布其超级电视4月销量达71万台,当月销量占比19%,实现全行业、全渠道的销量第一。随后引发海信方面的强烈反弹,称其保持2016年彩电单月及累计第一,甚至还是全球彩电第三。由此在今年再度掀起一场彩电行业一哥之争。
在去年实现300万台的电视出货量之后,今年乐视超级电视的出货量被锁定为翻一倍达600万台。这也意味着乐视从当前的互联网新军开始成为彩电行业的主导者,并开始主导彩电产业下一步发展方向。
当很多人还停留于谁是彩电一哥之争时,乐视再度出奇不意斥资20亿美金完成对美国本土第一彩电品牌VIZIO的收购。这既让乐视一举跻身全球彩电第一集团军行业,又完成其生态模式从中国到美国的跨越。对于所有传统彩电巨头来说,乐视的崛起表面上是所谓生态模式下的硬件免费,本质上还是对于中国低廉资本的成功运作。
海信成欧洲杯顶级赞助商
海信成为2016年欧洲杯的顶级赞助商,同时也成为2018年世界杯欧洲区预选赛的全球赞助商。这是欧洲杯设立56年以来首个中国赞助,也是中国企业首次成为国际体育赛事组织的全球伙伴。

在长达一个月时间内,面对欧洲杯赛事产生的超过70亿人次观众影响力,海信电视共打出3个中文广告:海信电视中国第一、海信电视质量唯一、海信电视销量第一,容声冰箱则找出1个中文广告:容声容声,质量保证。这也最终带动了海信旗下彩电、冰箱、空调,以及洗衣机、手机等多个品类的体育营销。
海信赞助欧洲杯应该是中国家电产业迄今为止,最大手笔的国际化品牌营销事件。这不只是让中国品牌敢于在国际最耀眼的舞台上与国际品牌同台亮相和竞技,同时还全面吹响了中国家电企业以自有品牌、自有营销、自有团队征战海外市场的新号角。
长虹开启家电人工智能风口
随着全球第一台人工智能电视在长虹问世,这也拉开中国家电产业从智能化到人工智能化的升级迭代拐点。可以预见,随着智能家电的快速普及,人工智能时代的提前开启,这将带给更多家电企业在经营模式、商业模式方面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今年以来长虹在人工智能的产品和市场化落地上陡然加速:3月底发布全球首个开放的物联运营支撑平台--UP平台;6月初发布白电智汇家生态平台,以及空气生态圈,基于冰箱平台的购食汇等,实现稳步推动。这背后,则是作为技术派的长虹,早在2012年就进入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工作。并在2013年长虹与IBM成立首个大数据竞争力分析中心,并成立家电业首个大数据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