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路透社撰文介绍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各地大干快上疯狂开拓产业园的浮华表象背后,是无法估量的隐忧。
发展迅速的中国总会给人以光怪陆离的割裂感,就在长江沿岸芜湖城中的一条满是廉价按摩店和宾馆的小街上,我们却见到一家小餐吧为招徕游客而购买了一台机器人。在一个阴雨蒙蒙的周五,这台名为“英雄”的机器侍应生正和着音乐,双眼闪光来招揽食客进门。
路透社:中国机器人产业繁荣的背后,隐忧和乱象已无法估量
这台机器人也是近些年来芜湖产业的一个缩影,这个长江沿岸的小城希望自己能成为中国机器人发展的中心。当地政府为了完成政绩,根本不在乎这些机器人能否真正卖出去,只是一轮又一轮的在资本市场上为疯狂的厂商融资。
“英雄”就是芜湖机器人热潮的产物,它诞生于该城市近郊的一个机器人创业园,整个研发生产周期还不到半年。该公园总投资达到了22亿人民币,下一阶段,当地政府还准备在创业园区内新建一家酒店,一个展览中心和一块文化广场。未来,当地政府还将通过“地方政府融资直通车”项目再拉来12亿人民币的资金,以吸引更多机器人公司来此设厂。
发展机器人技术其实无可厚菲,但问题在于国内像芜湖这样大干快上,疯狂烧钱建造机器人创业园的中型城市可不在少数。而通过所谓“融资直通车”融资进行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的城市,往往都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当潮头过去,留给这些城市的只有还不完的债和创业园内数不清的荒草。
去年,为了推动中国在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政府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由于缺乏统一指挥,各个城市为了政绩纷纷上马自己的机器人项目,大量资金涌入这一领域。其实明眼人已经可以看出,虽然市场对机器人自动化的需求仍在不断上升,但中国的机器人市场已经明显出现了产能过剩的趋势。
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增长下跌了约三分之二,但与此同时,却有超过40个机器人创业园在全国各地兴建而成。今年6月,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警告称,中国机器人产业已出现“高端产业低端化”的趋势,并有投资过剩的隐忧,机器人企业要避免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强撑出来的增长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融资直通车”项目就在中国各地兴盛过,当时地方政府通过该方式绕过了各种金融监管,为城市建设和各种项目募集了大量资金。
诚然,“融资直通车”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作用,但同时它也让中国地方政府背上了巨大的债务负担。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地方政府背负的债务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6.56万亿美元,为2015年中国GDP总量的2.55倍。仅今年前五个月,通过“融资直通车”拉来的投资额就同比增长了72%,达到令人震惊的7400亿人民币。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正在想尽办法敛财,”渤海信托的李元建说道,该公司也为许多无法从主流市场获得投资的公司提供了大量的高息贷款。
(敬请关注微信号:dzbyq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