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的位置:电子变压器资讯网 > 资讯中心 >  专题报道 > 正文
井喷前夕的中国机器人产业
[发布时间]:2016年7月5日 [来源]:中国航天报 [点击率]:2489
【导读】: 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尤其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已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  然而...

  核心技术欠缺
  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供给目前仍被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国家掌控,我国长期依赖进口。
  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系统被视为机器人本体三大核心组件,三者分别占机器人本体成本的35%、14%、13%。
  目前,全世界75%的精密减速机由日本Nabtesco:RVb、HarmonicDrive两家公司供应。伺服系统是机器人的核心驱动部件,机器人本体公司大多外购伺服电机,少量由电机企业发展而来的机器人企业(如安川)可自主配套。控制器开发难度相对较低,一般由机器人本体公司自主研发。
  与国外厂商相比,我国机器人本体研制厂商在零部件采购中常遇到价格歧视,同款产品的国内售价最高是原产地的2倍以上,部分高等级产品甚至对中国实施禁售。
  在成本价格方面,我国企业的技术引进与生产成本占机器人本体价格的70%以上,加之缺乏品牌优势,使得机器人单体市场价格与国外产品相比无法形成价格优势,企业竞争力较弱。如果减速机、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假设平均降低50%的成本,则机器人单机制造成本可至少降低30%。
  在系统集成方面,国内虽可实现原型样机集成,但稳定性与可靠性(平均可靠工作时间)方面与国外相差5~10年。国内机器人本体平均可靠工作时间为8000小时,而国际主流机器人一般为几万小时。

  航天企业需双重发力
  在当前主要工业化国家重塑制造业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无疑会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以及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这将会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重大影响。
  在这一进程中,航天企业一方面可以积极推进先进机器人在生产制造中的应用,有效提升自身制造水平,保持在先进装备制造业的行业地位。
  另一方面,航天企业应当把握当前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机遇,服务国家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充分发挥自身在系统集成、信息感知、信息处理、传感器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大力发展以智能机器人为主的新一代先进机器人。由此推进先进机器人在各工业和服务领域的应用,主动承担起我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突击队的责任,为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作出积极贡献。

  (敬请关注微信号:dzbyqzx)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投稿箱:
   电子变压器、电感器、磁性材料等磁电元件相关的行业、企业新闻稿件需要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QQ: , 邮箱:info%ett-cn.com (%替换成@)。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变压行业资讯,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电子变压器资讯”或者“dzbyqzj”,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电子变压器资讯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温馨提示:回复“1”获取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