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力量毋庸置疑,产品智能化、物联化是大趋势,通过与互联网的结合挖掘供给侧需求是提升产品质量的最有力手段之一。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提供行业平台解决方案,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定制消费需求,促进整个照明行业“柔性生产”,把“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容纳进去。
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基于照明行业目前的现状,这条路会很漫长,但这个就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
互联网不是对传统产业的替代和颠覆,而是传统产业的助力器,它本质上是一个技术工具、是一种传输通道、是一个平台。
面对这个通道,照明企业需要进一步梳理和细化自己的资源,照明企业首先需要选好平台,找准品牌定位,细化运营方向,面对不同的客户,配置不同的渠道和产品。
最后,企业要积极看待“制造业+电商”的互联网化,迎接双化融合的发展趋势。
调整产品市场结构 提高行业创新能力
三雄极光品牌管理中心经理李全
中国LED照明产业在过去10年增长率连续保持在30%以上,2015年受整体经济发展影响增长率降到20%以下。整个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价格战惨烈、利润下滑、产品同质化、市场缺乏秩序等一系列问题。
与此同时,LED行业目前仍面临着产业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产能过剩、产业发展环境有待完善等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当前,通用照明已成为照明市场厮杀最为激烈的“红海”,然而LED产业的其它领域却还有待开发和完善。
在我看来,从“供给侧改革”优化产品质量,首先是要调整产品市场结构,使产品更加贴合未来市场;另外是“鼓励创新”,吸引具有产品创新能力的LED行业“创客”来大显身手。
供给侧改革需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大数据”。照明企业应该建立全网营销的思维。用户找到我们的渠道不再是单一的线下实体店,有可能来自天猫等B2C平台、移动电商平台、B2B平台、百度、论坛等多种渠道。总之,企业要建立去中心化的思维,全网布局自己的营销渠道。
传统照明行业应该通过深度运用互联网思维做好服务,解决用户最关心的问题,满足用户最迫切的需求,得到用户的支持,并与用户互动交流,进而产生“粉丝经济”。借助互联网,企业不只是单纯地将产品放到网上来卖,而是通过与互联网思维的对接,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
照明行业与“互联网+”的结合,即是“O2O”、“O2O+”等模式,亦是O2O模式与其它模式的有机结合,或对于未来照明行业的发展起着引领作用。不仅越来越多的照明企业在互联网上砸下重金,传统渠道卖场也会逐渐考虑向网络直接销售转型。
供给侧改革需要深入至产业每个环节
生迪智慧科技国内销售副总经理仇涌
LED行业目前面临着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产能过剩等困难和挑战。供给侧改革在照明行业显得格外重要,必会为行业提供新的机遇与方向。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的指引下,在大照明全平台等照明行业平台的协助中,部分企业抓住市场先机,积极探索消费需求的变化,如生迪智慧科技的智能照明产品,通过跨界整合,借助“互联网+”的力量,由“中国制造”转化为“中国智造”、“中国创造”。
“供给侧改革”要创新性地深入到照明产业的每个环节,以“用户需求及需求的变化规律”为基础,重新整合产业资源,提高产业利用率,在产品、渠道、市场等多个维度融入互联网思维,促进行业持续性发展。
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平台的出现,并没有改变消费者与照明产业之间的关系。互联网销售平台缩短了产业与消费的距离,繁荣了照明行业的销售氛围,成功为照明行业的互联网销售平台提供了成熟的商业模式,如“e灯快线”。此外,互联网平台促进了国内照明产业的出口,加速了照明产品“去库存化”的速度。
那么互联网思维如何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呢?个人认为主要在以下三方面:
1、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创新。产品纵向发展,细分专业用户市场,提供专业应用解决方案;
2、以用户为中心的运营模式创新。e灯快线等平台优化照明产业链、实行全球资源配置,打造全球照明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垂直电商平台;
3、建设共赢、开放的分享平台。
笔者观察
照明行业供给侧改革
亟需更多互联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