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的位置:电子变压器资讯网 > 资讯中心 >  市场观察 > 正文
中国智造捧红机器人 民族品牌重点掘金3C市场
[发布时间]:2016年3月29日 [来源]: [点击率]:5760
【导读】: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产业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将发展机器人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以此作为保持和重获制造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机器人革命...

  海外巨头卡位
  作为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市场,中国始终是全球机器人产业的焦点,国内企业进入3C市场也面临着外资厂商的卡位。库卡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孔兵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工业机器人将来在铸造、塑料、3C、物流等行业领域的发展机会将远大于汽车工业,库卡在3C领域也在积极部署,准备积极参与进来。”
  在“机器代人”进展迅速的珠三角地区,机器人“四大家族”已经全部落子布局。这在电子制造业密集的顺德可见一斑—继2014年瑞士ABB和德国库卡以牵手本土企业的方式先后进驻顺德市场后,日本安川、日本川崎重工两大家族已经通过合资或者独资的方式加入对顺德市场的逐鹿,与本土厂商利迅达、鼎峰、隆深以及科凯达机器人等厂商竞争或合作。
  OFweek机器人行业分析师潘伟分析,国产机器人在3C领域应用较多的种类是用于上下料的AGV移动机器人,以及用在点胶、喷涂领域的性价比较高的桌面机器人。李群自动化、众为兴等厂家做得比较成功,得益于对国内庞大市场、制造流程的深刻理解,以及政府补贴扶持力度加大,国内企业在3C行业确实有弯道超车的机会,但是在对精密度、可靠性要求更高的机械手等核心部分,与进口机器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即便在3C市场,现在增长最快的还是外资机器人,国产机器人尚难以匹敌,与外资合作不失为弯道超车的好方法。”潘伟表示。
  国内制造企业对进口机器人的信任程度亦高于国产机器人。邓邱伟对记者表示,“雷柏系统集成业务所有本体部分采用的都是德国和日本的设备。国产机器人一直在调试,但是市场接受程度并不理想,一是因为3C产品加工制造对机器人的精密度、可靠性要求更高,客户对国外设备信任度更高;二是一条机器人产线设计中,机器人硬件所占成本只有四分之一左右,随着进口设备不断降价,采购国产设备并没有明显价格优势。”

  市场现状
  “机器换人”纠结局:设备厂房耗资巨 人员分流何处去?
  经过一番思量,张颖鸿还是在自己家的工厂搞起了机器换人,成为深圳压铸行业里首批“吃螃蟹”的中小企业一员。
  张颖鸿是深圳市龙岗区祥顺鑫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祥顺鑫公司)的小老板,在机器换人风潮席卷全国之时,二十出头的张颖鸿今年1月份毅然买进十台自动化装备。为此,他不得不另租了一个新工厂。
  然而,像他这样顺利“吃上螃蟹”的企业还不多,龙岗区主要的3家稍大规模的压铸企业因各种原因还在观望。记者了解到,资金不足、生产线改造难、风险大等原因,让不少中小企业处于观望状态。“中小企业做一个决定的时候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不少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向记者反映。

  机器换人最大问题是成本
  张颖鸿初步算了一下,以一台机器3个工位,每位工人薪水4000元/月来算,机器换人后,一台机器只需要1名员工,这意味着,张颖鸿每台机器每月可以省下2/3的人工成本。
  如此巨大的诱惑使得张颖鸿们都盯上了机器换人。但是,资金成为机器换人的主要考虑因素。
  据了解,张家的工厂一次性买进10台自动化设备共耗费几十万元。1月份至今,工厂员工减少了1/3。
  祥顺鑫公司机器换人进行得风生水起,但龙岗区压铸行业的3家龙头企业,却迟迟还没有动静。
  张颖鸿告诉记者,据他了解,同行老大哥们迟迟未进行机器换人,主要是成本问题。“不像我们就十多台机器,他们都是四五十台的需求规模,如果全部换掉,需要考虑前期资金投入的问题。”“一套设备下来也要十几万元,一般的中小企业是很难承担的,”东莞市机器人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先生告诉记者。“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机器换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成本问题以及投入产出比问题,”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斯达)市场部区域经理刘旭涌给出了与其他行业内人士一致的观点。
  拓斯达电商品牌总监徐双彪表示,虽然使用机器人的企业可以申请补贴,但是企业需要一次性付款给机器人制造企业,然后才能拿到补贴资金。一次性拿出全部货款对中小企业压力很大,所以很多企业宁愿选择用1~2年向机器人厂商付清费用,而不愿申请补贴。
  另外,据他透露,由于机器换人补贴政策的漏洞,导致部分用了机械手或者机器人的企业没得到补贴,没采用的反而拿到了补贴。“因为政策说的是‘机器换人’而不是‘机器人换人’,也不是‘机械手换人’。一些企业会利用这个漏洞,上一些机器设备,就去申请补贴。”

  代工厂自动化升级难度大
  除了成本的考虑因素外,东莞市机器人协会秘书长陈先生告诉记者,机器换人不仅是引进一台机器,而是将牵涉到厂房的改造。“以东莞为例,厂房都比较密集,空间较窄,这也是阻碍东莞本地企业机器换人的一大因素。”
  张颖鸿表示,老厂房的规划往往不适合上线新的自动化生产线,因此需要对厂房做大改造,这也是中小企业不敢贸然进行机器换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重新搬厂或者改动原厂地址的话,费用甚至可能占到工厂一半的产值。这对我们而言成本压力是非常大的。”张颖鸿告诉记者。
  为了上马自动化设备生产线,张颖鸿新租了一个工厂,重新装修。“我们原来的工厂没有搬,这就相当于多开了一家分厂。”
  刘旭涌也告诉记者,他接触到的客户中,不少中小企业因为机器换人对厂房的改动大,从而在机器换人上显得谨慎,“因为要衡量投入和产出比。”
  除了厂房设备改造的代价较高外,由于国内中小企业多为代工企业,产品更新迭代频率快,厂房设备改造所需承担的风险比较大。
  祥顺鑫公司的主营产品包括五金模具制作、加工,通讯类产品外壳、中板等加工。张颖鸿告诉记者,祥顺鑫工厂的自动化生产线主要就是针对手机中板加工的。“国内外手机都需要手机中板,量很大。只有产品量大,我们投入的机械手才值得。量不大的话,投入生产线反而是一种负担。机械手只适用于个别量非常大的产品。”
  徐双彪也表示,企业多以代加工为主,这是国内生产制造企业的通病,他们很难标准化产品,这使得这些企业无法进行自动化升级。“企业今天生产LV包,明天就生产安踏鞋子了。人可以灵活,但自动化生产线只能生产单一的产品。生产线只能微调,要动‘大手术’的话,这条生产线就没有价值了。”
  拓斯达销售总监张朋表示,中小企业订单一般为一年期,但自动化设备都是定制化的,非通用型。“除非在订单期内达到一定回报,否则是否上马自动化设备,需要考虑的东西非常多。”“这是中小企业现在面临的比较痛苦的现实。他们可能非常想自动化,但做不了。而且这一情况在包括3C的各行业加工厂商中比较普遍。”徐双彪说。
  另外,实体经济降温,部分代工企业更担心的是订单量的问题。“今年可能有订单做,到了明年还有没有就很难讲了。机器人买进来,没有订单再转手出去的话会有很大的损失,这个也是企业担忧的问题。”天津晟华晔机器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赛认为。

投稿箱:
   电子变压器、电感器、磁性材料等磁电元件相关的行业、企业新闻稿件需要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QQ: , 邮箱:info%ett-cn.com (%替换成@)。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变压行业资讯,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电子变压器资讯”或者“dzbyqzj”,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电子变压器资讯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温馨提示:回复“1”获取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