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的位置:电子变压器资讯网 > 资讯中心 >  汽车电子 > 正文
在中国塑造汽车品牌距离成功还有距离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5日 [来源]:腾讯汽车 [点击率]:4441
【导读】: 如果说起品牌,中国人的心里,一定会想起奔驰、宝马和奥迪,为此还有人这样说: “一排奔驰停在一起,是老头子搞聚会;一排宝马停在一起,是富二代在搞party;一排奥迪停在一起,是中国官员们在开会。”而...

如果说起品牌,中国人的心里,一定会想起奔驰、宝马和奥迪,为此还有人这样说: “一排奔驰停在一起,是老头子搞聚会;一排宝马停在一起,是富二代在搞party;一排奥迪停在一起,是中国官员们在开会。”而在汽车公司人的心里,也会想起这些品牌,但是,一定会加上自己的品牌,心里还是有点酸溜溜地,一定会找出自己产品的优点而比较,凭什么我们就比不上他们!但是,当然,心里明白为什么,还是有些气短。

就算是奔驰宝马和奥迪,他们自己也明白,消费者心里这样的定位,也并不是他们想要的。一定程度上,他们是想避开这个误区的。而中国的汽车品牌,但凡能称得上是中国品牌的,非自主品牌莫属。但是,同样令人气馁,自主品牌,还无法成为可以与世界跨国公司比肩的品牌。

看起来,在中国塑造汽车品牌,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中国本土,都走入了误区,或者说,离成功还有很远。

但是,这些品牌卖得并不差。众所周知,豪车今年反而卖得空前火,而据权威人士预测,今后若干年,豪华车的市场份额还会持续强势上涨。但是,如果还是维持以前的营销手段,这样负面的品牌定位,不说会被后浪拍在沙滩上,也一定非长久之计。

而自主品牌呢,经过这些年的成长,也逐渐意识到品牌塑造的必须性。开始有意识地打造。但是,火候和手段都有些力不从心。面对着跨国公司合资企业的上压下挤,自主品牌的路可谓艰难矣。品牌塑造刻不容缓。

到底为什么这些品牌都没有取得自己想要的效果?是中国市场特殊呢,还是因为处于初级阶段?如此全球第一大市场的中国车市,让大家有些匪夷所思。

据预测明年的汽车市场将维持5%的增长率。中国车市已经进平稳的增长期,而且,还将是一个长期的增长期。因此,如果能及时塑造好品牌,将功莫大焉。

品牌是如何塑造的呢?一般来说,无非四种途径:

第一种是靠广告宣传,这是中国企业大多数的选择。但是这种方式,拉开的距离是不远的,只要对手花同样的钱、很短时间内就可以追上来。

第二种是建立一个完整的优秀的销售渠道。

第三种是深入把握市场,对市场、用户、竞争、技术都有深层次的理解。

第四种,如果你依靠产品创新的差异化,对手超越你可能需要十年八年。但是汽车企业由于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周期应该更长。当然,创造汽车产品的差异化,也是需要比一般家电、快销品多一些时间。

很明显,企业要想依靠品牌来建立竞争优势,就不能停留在初级的依靠市场宣传所营造的品牌,而是要逐渐往产品创新转移,最终依靠独到的产品价值,来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

其实,中国的大多数汽车消费者,对于汽车产品并不是太了解。对于技术含量、安全性以及新材料并不了解因而不重视,反倒对汽车的外观、车内空间、电子产品、配置非常在意。因此,不少善于揣摸消费者心理的厂家,就会对其原款车型大减配置,反而实行“拉皮术”,以迎合市场,反而取得不错的销量。而中国的自主品牌,由于起步低,技术积累不到位,也只能在一些配置上做文章,以低价取胜。一句话,由于中国汽车文化的初级阶段,反而使得急功近利的厂商走入了误区,相应地,也助长了消费者对汽车消费的误区。这正是好车叫好不叫座的原因。

另外,汽车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这一现象,一般来说,越是品牌力强的厂商,其产品越有特征,比如这些豪华三巨头,以及较大的跨国车企。而处于品牌第二梯队的汽车产品,无论是哪个国家,其同质化非常严重。同档次的汽车,除了一些所谓的家族脸谱、品牌特征,几乎没有太大差别。而中国的自主品牌则更严重,好一点的,刚刚结束逆向研发而进入正向开发阶段,所以,无论是脸谱,还是技术都无法与人竞争,更无法称上特征。

前期由于中国消费者对于刚开放的汽车市场几乎呈饥饿状态,所以,是车就能卖,大大小小的厂商都赚得盆满钵满,好处是,弱势的自主品牌得以生存下来;坏处是,一些跨国车企,包括一些豪华车,也急功近利地迎合消费者,导致对于消费者更引向一个只注重外观、只注重品牌而不注重技术含量和操控、安全性的方向。

随着2011年鼓励政策的退出以及大城市限购政策的推出,高歌猛进和中国车市开始由两位数的增长,降低到现在的5%上下。毫无疑问,中国车市严冬已到。

也许,豪车厂商也到了该调整自己战略的时候了。本土化的一些改进本也无害,只是不要为追求暂时的利润,而忽略了自己品牌的一贯特质。有个性,才有前途。在其本国如此,在欧美如此,在中国也会如此。

自主品牌多数已经感到好日子不再。已经推出的节能车型目录里,自主品牌屈指可数。在节能成为大趋势的今天,在新能源技术尚且不成熟、市场不明朗的情况下,除了对传统发动机和变速箱进行技术升级之外,别无坦途。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投稿箱:
   电子变压器、电感器、磁性材料等磁电元件相关的行业、企业新闻稿件需要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QQ: , 邮箱:info%ett-cn.com (%替换成@)。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变压行业资讯,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电子变压器资讯”或者“dzbyqzj”,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电子变压器资讯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温馨提示:回复“1”获取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