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曾经论述过,LED企业普遍急切追求规模化,尤其是封装企业。很多封装企业竞相做大产能,在他们看来,产能越大企业越安全。然而,事实并非如他们所愿。
受去年照明行情高涨刺激,2014年下半年,我国LED封装领域出现了一轮扩产高峰期。而随着产能不断释放,今年照明市场却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价格开杀将封装利润逼至冰点,导致封装企业利润空间不断收窄。
由于照明和背光毛利率持续下降,国内LED封装企业不断陷入价格下降与规模扩产的恶性循环之中。显然,规模化无法解决扩产带来的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企业亟需转型升级优化其盈利结构。
“增量不增利”成魔咒
2015年,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LED行业竞争尤为激烈。受LED照明产品价格战影响,LED封装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市场再次陷入“增量不增利”的状态。虽然市场规模依然保持高速增长,但是企业的盈利表现依然低迷。
飞利浦、科锐、EcoSmart以及Verbatim等国际巨头降低市场LED灯管的价格,最终导致2015年上半年台湾LED封装服务提供商报价平均下降15%-17%。
同时,这对大陆封装企业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国星光电、鸿利光电,因产品线分散获利相对稳定,净利润实现快速增长。而万润科技、聚飞光电、木林森等公司,因产品线较为集中,导致获利能力重挫,上半年净利润都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18%。
有业内人士称,价格的大幅下滑直接导致LED封装市场整体不如预期,绝大多数企业的利润并没有随着出货量的增长而增长,有的甚至还出现了下滑。以2835为例,作为当前中国LED封装服务提供商公认的主流LED器件,行业整体已从上半年的5~8分钱一颗降至现在的3~5分钱一颗甚至更低,降幅达到60%左右。
据相关数据显示,由于中国LED封装业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全球封装行业的竞争。2015年上半年,国内LED封装器件多数产品价格下滑幅度超过50%,国际LED封装大厂产品价格亦下滑超过20%。
“显示器件上半年就基本掉价超过一半,虽然订单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利润并没有得到相同幅度的增加。”晶台股份总经理龚文告诉记者,公司成立7年以来,以前每年营收都是翻番的,但今年前三季度利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本控制能力决定了市场竞争力。2014年,在LED照明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的前提下,有技术、资金实力的厂商,开始扩大生产规模,摊薄成本,包括鸿利、瑞丰、聚飞、兆驰等厂商,纷纷扩大产线。2015年,封装大厂的产能逐步释放,使原本竞争已经非常激烈的市场更加恶劣。
应用市场悄然变化
据业内调研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LED封装市场规模达86亿美元,年成长19%。2015年LED封装行业将保持15%-20%的增速。
一直以来,背光和照明是LED 封装产业两大应用市场,去年两者所占比例分别为15%和50%。其中,LED 背光应用市场逐渐饱和,市场占有率从15%下降到14%;LED 显示应用占比从28%下降到26%;LED 通用照明应用市场比重持续提升,从2013年的29%提升至34%。目前,白光照明成为推动全球LED封装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随着中国LED照明的全球化,照明封装后市成长空间看好。2015年一季度全国照明行业完成累计出口额95.84亿美元,同比增长22.42%。其中东南亚、中东地区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异军突起,对东盟国家更是大幅飙升了90%,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第三大出口目的地。
其背后原因是中国厂商生产的LED产品,完全满足新兴市场国家对LED照明产品的高性价比要求。同时,由于中国本土封装企业已完全占据中低端LED封装领域市场,极具成本竞争优势。新兴市场的崛起将有利于未来LED封装产能的进一步释放。
但有分析人士认为,未来LED封装增长速度或放缓,原因是LED各个细分市场需求减速。首先是LED闪光灯市场、背光市场两个细分市场需求都在下降,这与消费电子产业处于成熟期,产业需求放慢有关,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发展。
经济下滑造成背光需求疲软。上半年聚飞光电背光LED业务实现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11.07%。聚飞光电董秘殷敬煌解释,导致业绩下滑除了合理的价格下降,主要是手机市场需求减缓,手机屏幕发展到5.5寸之后,增长空间不是很大了,另外随着手机亮度的提升也导致LED背光器件的用量减少。
通过查阅国内手机销量报告发现,今年上半年国内手机市场增速明显放缓,销量同比下滑3%,市场正由单纯的价格驱动,转向复合竞争并回归零售本源。
从LED背光行情来看,受益国产化替换率的不断提高,国内中大尺寸市场份额正在逐步提升。而中小尺寸市场已经趋于饱和,近年来出现增长乏力。另外,众多国外手机供应链,国内企业很难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