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的位置:电子变压器资讯网 > 资讯中心 >  专题报道 > 正文
机器人产业发展需与技术人才培养与时俱进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30日 [来源]:工业电器网 [点击率]:2680
【导读】: 不断上涨的人力成本,让工业机器人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尤其是近几年以来,我国相关企业及研究机构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持续探索,更被认为是我国制造业自动化和智能化革命的开端。在此背景下,我国应如何进一步...

  不断上涨的人力成本,让工业机器人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尤其是近几年以来,我国相关企业及研究机构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持续探索,更被认为是我国制造业自动化和智能化革命的开端。在此背景下,我国应如何进一步借助工业机器人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工业机器人在我国的普及应用还面临怎样的难题?

  大部分企业是自动化设备企业的潜在客户
  在过去十年里,国内工业自动化发展迅速,在此过程中,极大地带动了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的增长。由于工业制造业的高度集聚,工业机器人市场同样被很多业内人士看好。
  自2008年以后,虽然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但这相应地为工业自动化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传统制造业迫切的转型需求,为自动化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土壤。据机器人产业研究专家罗百辉观察,经过几年来的大浪淘沙,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非常注重自动化、并且拥有较强的实力。小工厂往往不会去自动化,而较具规模的、眼光更为长远的企业,则会更快地通过自动化提升竞争力,尽管这要承受短期内的大量成本投入。因此,目前大部分企业是自动化设备企业的潜在客户。

  机器人产业技术人才培养需与时俱进
  尽管市场前景看好,但工业机器人在我国的发展也并非一马平川。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应用人才的匮乏。据罗百辉分析,企业买进工业机器人之后,需要把标准机器人变为应用机器人,需要把工业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控制软件、机器人应用软件、机器人周边设备结合起来成为系统,才能应用到实际的生产当中。然而,这个过程以及具体的操作,由于技术要求较高,并且属于新兴领域,目前专业人才十分缺乏。在国内的高校当中,虽然很多都设有自动化相关专业,但设有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专业的非常少。这就造成了全国范围内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的极大缺口。如果这个缺口得不到填补,那么工业机器人很难进一步普及。
  不同品牌的工业机器人的集成和应用模式并不相同,因此合格的应用人才必须要有理论的支撑,并通过一定时间的实践,有能力独立地集成和操作各种工业机器人。有了足够的专业人才,才能从应用方面打开突破口,进一步加快推动工业机器人在各大传统制造领域的普及。
  人才缺乏的现状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够改变的,企业应该同高校院所联手,通过资源的整合,才能够快速地为行业培养、输送和储备人才。设立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将企业的内部培训搬到学术界,由高校院所承担理论培训的功能,而企业则负责提供实践的平台。“结合双方优势,人才的培养才能事半功倍。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今后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而对于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日新月异的技术需求。

  重庆机器人产业人才缺口3至4万设学院专门培训
  机器人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重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12月26日,投资5.6亿元人民币的重庆两江机器人培训及应用中心(学院)正式签约,落户中国内陆首个国家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
  重庆市政府在2013年发布《关于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计划到2020年,重庆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两江新区是重庆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主战场。
  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说,针对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缺人才、难融资等困境,两江新区以“一区五平台”对应破解。“一区”是指机器人整机总装总成和关键部件制造区;“五平台”则是成果孵化转让平台、研发检测公共平台、人才教育培训平台、金融租赁支持平台和展示运营维护平台。
  “五大平台实际建成了机器人产业的生态产业链。”两江集团总经济师、两江新区产业促进局常务副局长李光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重庆机器人产业发展路径与众不同,不单重视制造。因为机器人装备制造发展需要市场,而市场培育需要各种服务人才。目前,重庆这方面人才缺口3至4万。
  当日签约的重庆两江机器人培训及应用中心(学院)按照“国内独创、国际一流”标准建设,以开放式平台学院的方式组织,无缝对接各机器人生产、使用企业,建成后在校生规模将达3000人,年培训5000人以上。
  李光透露,除工厂使用、维护、运行、升级需要的机器人产业人才,重庆各大院校正在谋划以硕士班、博士班的方式培养机器人研发、设计类人才。这样一来,重庆机器人产业人才将有梯度补充。
  作为中国内陆首个国家级开发新区,两江新区的机器人产业园将按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径,依托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的智力支撑、平台支撑和产业基地支撑,构建国家标准、标定、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孵化平台,整合全球优势资源、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
  两江新区将首先发展制造环境下作业的工业机器人,逐步发展仓储、搬运等非制造环境下的服务机器人,伺机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医用机器人等的特种机器人,最终形成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国家级机器人产业集群。
  预计到2015年,两江新区将集聚30家以上企业,形成4万台工业机器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年产200亿的生产能力;到2020年,全面建成2平方公里产业园,集聚200家以上企业,形成10万台工业机器人、100万台服务机器人、1000台特种机器人的年产能,实现年产值500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投稿箱:
   电子变压器、电感器、磁性材料等磁电元件相关的行业、企业新闻稿件需要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QQ: , 邮箱:info%ett-cn.com (%替换成@)。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变压行业资讯,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电子变压器资讯”或者“dzbyqzj”,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电子变压器资讯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温馨提示:回复“1”获取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