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和美的结盟,雷军本人的解读是顺势而为。智能家居是“势”,和美的合作就是“顺势”。
雷军说,随着年岁的增长,“顺势而为”这四个字对他的影响越来越深。事实上,他主导的投资基金“顺为资本”亦取名于此。
雷军的故事始于金山。但故事若以此为终点,未免有些草率。坚韧如雷军者,自然不会就此“罢休”。
2007年,雷军操盘下的金山软件正式登陆港股,他却选择在两个月后辞职。此后三年,雷军转型成了中国内地最著名的天使投资人。2010年,40岁的雷军创立小米科技,并在次年重返金山担任董事长。
时钟拨回到大学时代,雷军常常提及影响自己一生的书《硅谷之火》。这本最早于1984年发行的书,讲述了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等硅谷奇人早年的创业故事。
看完这本书后,雷军好几个晚上睡不着。“我曾在武汉大学的操场上沿着400米跑道走了一天又一天,走了好几个通宵,一直在想,我怎么能塑造与众不同的人生。”
他当时想,“在中国能不能像乔布斯一样,办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他觉得只有这样,才无愧于人生,才觉得人生是有价值。
雷军说,有梦想后,光说不做是没有用的。“我当时给自己制订的第一个计划是,两年修完大学所有课程。”他办到了,于是又有了第二个目标,“在一级学报上发表论文。”他也办到了。
大学毕业后,雷军加盟金山,从22岁到38岁,他在金山干了整整16个年头。“在创办小米前,我有幸参与了金山软件的创办,今天我依然是金山软件的董事长和大股东,而且我还有幸办过一个电商公司叫卓越网。”
在金山IP O之后,雷军选择“退休”,之后做了三四年天使投资。俞永福的U C、李学凌的欢聚时代,都是雷军在那段时间里投的。本来,这样的人生足以让人满足。只是想起最初的梦想,他觉得似乎还不完整。
一晚,雷军从梦中醒来,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40岁了,在别人眼里功成名就,也已经退休了,还干着人人都很羡慕的投资,我还有没有勇气去追寻小时候的梦想?”
四十不惑,仰望他的人会觉得,他大可卸下重担、笑傲江湖。然而,雷军心中那团“硅谷之火”在四十岁时越烧越旺。他注定要做一些别人还没有做过的事。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小米。
小米之师
2014年6月24日晚,远在纽约的迅雷CEO邹胜龙正在为“敲钟”做准备,这家在IPO前徘徊多年的老牌互联网企业终于要上市了。此前,邹胜龙曾冲击美股未果,直到雷军和他的小米科技注资迅雷,后者的IPO愿景才曙光再现。
当晚,雷军并未像他投资过的欢聚时代或猎豹移动上市时那般,出现在迅雷上市现场。他一边关注迅雷股价,一边思考另一个问题———不久之后,小米将发布新一代手机,他在考虑如何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告诉小米的用户们。
一个月后,小米4发布现场,雷军演讲时,大屏幕打出了这样一行字:“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
对雷军来说,这不仅仅是句口号。
雷军40岁之后再出发创造了小米,小米也被公认为国内互联网手机概念的开创者。
颇为矛盾的是,小米成立四年来,一方面引发了手机行业的高速变革,越来越多的手机开始“小米化”,消费者可以用过去中档手机一半的价格买到配置最好的手机。不独小米,华为、联想等,消费者可选择的品牌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小米投资的各类智能硬件产品,都有着小米手机打天下时“价低、量足、质好”的特征。于是,小米被冠以“行业破坏者”的名衔。
雷军自己有些纳闷,“把产品做好、做便宜不是所有企业都应该做的吗?”他向南都记者举出沃尔玛的例子。沃尔玛能够在几年内变成世界第一,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只赚了别人一半的钱。因为它效率极高,即便是很低的利润率,也能带来很高的利润。
“一些行业里,企业习惯了产品做得很一般,又很暴利,量又不大,但是大家都过得挺舒服的。”雷军并不认为这种情况是有道理的。
2012年6月,第一代小米手机上市大半年,反响火爆,雷军正准备推出第二款产品。此时,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也开始做手机,并通过微博呛声雷军,指小米手机暴利。起初,雷军并没有接腔。直到有一天,傅盛跑来问他,“你真的每台赚800块利润?”雷军一听急了,“傅盛是懂行的人,连他都这么说,普通消费者会怎么想?”
回望小米成立4年来,无论华为、魅族,还是酷派、360,几乎所有开辟互联网手机产品线的品牌都“骂”过小米。雷军自己的微博上,每发一条微博,很多评论的字眼也并不礼貌。每当竞争对手发布新品、主动拿小米手机做比较,雷军的微博会更热闹,常常骂声一片。看到这些,雷军心里自然不是滋味,但除了360那次,他基本“都忍了”,而是选择做多少说。
做事,雷军同样奉行顺势而为。他的“专注、口碑、极致、快”七字诀在业界广为人知。在他眼中,有三家企业把这几个字奉行到底。它们是同仁堂、海底捞和沃尔玛。
“同仁堂代表着真材实料,用心把产品做好;海底捞把用户当朋友,服务超用户预期;沃尔玛是高效率运作的代表,只有高效率才有机会接近成本价零售。”
就在南都专访前一天,雷军在“2014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的演讲,再次提到这三家企业。他说小米在很多地方学习了它们,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随后,那段演讲被冠以《雷军:我的成功你可以复制》之名出现在互联网上。
“我没有说过‘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我说的是‘小米模式可以复制’。”面对南都记者,雷军郑重其事地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