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的位置:电子变压器资讯网 > 资讯中心 >  专题报道 > 正文
机器人如何捍卫中国世界工厂地位 教育和收入分配少不了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5日 [来源]:腾讯评论 [点击率]:2649
【导读】: 劳动力成本上升,威胁到中国“世界工厂”地位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一般来说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劳动力人口的减少是个趋势,2013年伊始,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公开场合首次承认中国人口和劳动力供应格局...

    分配难题:收入分配可能更悬殊,如何让更多人享受到升级版世界工厂好处是个大疑问
    机器人高工作效率,意味着会淘汰很多人。同时,按照目前国内的经验,除了高级技工外,机器人也需要普通工人配合操作,不过这个工作技术含量极低,两天培训就能上岗,可替代性简直百分百。这些情况就意味着那些低技能工人面临的更低收入或者失业困局,而且这个群体为数不小。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德国劳动研究所(IZA)所长所说的那样,“(中国政府)希望看到薪资水平增长,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国内消费,还因为这将意味着中国企业为全球市场生产更先进的产品。经营大规模的组装工厂不再被视为确保中国经济未来的可行途径。为了实现目标,中国需要训练有素、待遇丰厚和干劲十足的工人。使用机器人从事繁重低级的工作符合这一战略。”
    但是理想归理想,机器人的普及是否让低技能的穷人更穷也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议题。美国两位大学学者就认为,生产力的提高或许会让后代的处境总体上变得更糟。工人被机器人取代,他们的收入也将转移到机器人的所有者手里,这些工人多数将“被退休”,他们的存款想必会比年轻人还少。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将降低,因为年轻人再也无法承担相关费用;对机器的投资也将减少,因为整个经济中的储蓄规模也将缩减。
    也就是说,科技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到底是只让一部分人享受到而扩大贫富差距,还是让大部分人都能够分一杯羹是机器人被广泛使用后的一大议题,而这又牵扯到对于低收入低技能或者失业人群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技能培训问题。
    中国成为工业机器人全球第一大买主的速度很快,许多分析都认为这是非常有前瞻性的举动。尽管目前机器人运用还是更多集中在汽车工业和合资企业,不过走势看好。解决劳动力短缺和升级产业结构的设想都可以借此机会实现。只是,如何做好技术教育和收入分配是两道重要的议题,技术发展的成果应该让更多的人尝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投稿箱:
   电子变压器、电感器、磁性材料等磁电元件相关的行业、企业新闻稿件需要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QQ: , 邮箱:info%ett-cn.com (%替换成@)。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变压行业资讯,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电子变压器资讯”或者“dzbyqzj”,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电子变压器资讯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温馨提示:回复“1”获取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