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命周期达到25年的光伏电站而言,采用低品质组件能够减少每瓦的装机成本。但是却大幅度减少了电站的使用年限,导致电站未达到使用寿命就发生衰减影响光电转化率,甚至电站提前报废,盈利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除发电系统质量风险外,并网问题一直是限制光伏发电的桎梏。由于光伏电站与电网建设周期不同步,地方电网的消纳能力有限导致的光伏"弃光"的现象已开始显现。
国家能源局7月18日发布的一份监管报告显示,甘肃一些地区由于配套电网没有与风、光伏发电项目同步规划建设和改造,送出能力不匹配,受限比例最高可达78%。严重的消纳危机使国家能源局10月专门发文加强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并对弃光限电较严重的地区警告,暂停下达新增建设指标。
另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是,中国光伏发电站尚未实现平价上网,企业盈利必须依赖政府补贴。如果政府补贴出现变数,整个光伏电站行业的利润就会被颠覆。孟宪淦提醒,当前缺乏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协调发展的顶层设计,也是一种潜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