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式的电阻触控效果不好
电容触控虽然不是什么新技术,但是由于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这个行业的变革也是非常的大。早期的电容触控,是在液晶面板的外面,再设置一层单独的触控模组,这样不仅增加了屏幕的厚度,还影响了画面的颜色以及对比度等诸多的表现,因此早起的电容触控屏会有一种灰蒙蒙的感觉。如今这种做法已经被抛弃了。

座位上也可以安排屏幕
类似苹果等厂商,都是采用了全贴合的方案,将触控模组和液晶面板融合到了一起,这样不会影响画面的显示效果,并且让屏幕更加的轻薄,比如著名的In-Cell和OGS等技术,都是这种理念的产物。全贴合的技术可以让车载显示不在单单只能观看而不能操作,对于真正的智能汽车来说,一流的交互体验,绝对是重要的衡量指标。
并且如今触控行业仍旧不断拓展,诸如超灵敏触控,多环境适应,防水触控等技术都有了新的发展,这些触控技术都将在车载显示行业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巨变三:系统也将变革
仅仅有屏幕也是不够的,过去的车载显示系统可以说还是很不完善的,基本就是具备停车辅助系统和GPS系统两种功能而已。用户无法有过多的操作,这种系统和移动设备沟通也不够,因此屏幕上的技术虽然有突破,但是其也需要一个明智的“大脑”。这个规模宏大的市场,苹果以及谷歌都是在做不同的准备。苹果公司在2013年6月的开发者会议上发布了iOS in the Car,谷歌也于2014年1月份成立了旨在与大型汽车厂商共同促进汽车配备安卓系统的联盟“Open Automotive Alliance(OAA)”。

苹果已经开始在车载系统布局
目前移动设备生态最完善,普及度最高的两大系统就是iOS和安卓,这两个系统的源头老大都是在积极的促进车载系统的发展,相信汽车系统系统的交互性,使用体验以及生态链的建立,将踏上快车道,加上其和目前移动设备的天然联系,汽车将和移动设备成为有机的综合体。

谷歌自然也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汽车的智能化,屏幕和系统都是不能或缺的部分。系统的变革正在酝酿,各大汽车厂商也都表示支持,苹果发布汽车智能系统时,戴姆勒、通用汽车(GM)、本田技研工业等都表示将支持该系统。苹果预计2014年将有10多款汽车品牌投放iOS in the Car车型,配合优秀的屏幕表现和灵敏的触控体验,车载显示器将有新突破。特斯拉车型的屏幕就让人大感惊艳。
巨变四:全球都在努力
对于车载屏幕市场的争夺,可以说全球都在争夺,欧美主攻系统,亚太地区则是屏幕的博弈。我们都知道,世界显示技术的核心位于亚太地区,主要的生产厂商,分布在韩国、日本,台湾以及中国内地。目前这四个市场的厂商,都在默默的努力。日本的JDI在生产手机屏幕的同时,早就开始了车载显示市场的争夺,目前已经市占率已经高达32.8%。

各国企业都瞄准了车载显示市场
韩国的LG Display也是瞄准了这块的市场,虽然其目前的市占率还比较的低,但是凭借IPS面板的强势, LG Display的发展势头还是很猛的。台湾的群创以及中华管映还有友达等面板企业,也占据了不小的市场份额。中国内地的面板企业,则主要是瞄准了公共汽车等市场的需求,不和日系等强势品牌竞争,也是非常的聪明的,总之全球的面板企业都在积极的瓜分车载显示器市场,目前来看日系企业走在了行业的前端,JDI和夏普就占据了多于50%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