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动力电池标准尚未统一。尽管上半年我国出台了不少锂离子电池的标准,如工信部印发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包括共计24项标准项目,但从整体看,在汽车动力电池方面,标准尚未统一,以致于各大企业产品五花八门,不同产品基本不能兼容。同时由于充电标准的不统一,而且每一个品牌的充电桩都采用各自的软硬件体系,给电动汽车充电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针对以上问题,赛迪智库建议,要加快出台行业规范条件,保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全面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组织有关部门及行业机构共同研究制定《锂离子电池行业准入条件》,重点从技术水平、生产规模、资源利用、安全要求等方面建立行业准入门槛,加大规范产业发展力度,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和资源整合,防止产能盲目扩张和地区性盲目投资。
坚持扶优扶强策略,结合行业准入制度建设,引导财政、产业、金融、土地等资源向重点企业倾斜,加快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鼓励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合等方式扩大优质的生产经营规模,引导企业向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产业园区集聚,加强各配套环节和电池生产企业协作,实现集约化发展。
重视安全问题,建立健全长效安全机制,加强生产规范管理和技术研发创新,从源头减少产品危险因素。配合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及检测力度,建立健全长效安全监管机制。加快研究建立锂离子电池产品规范回收及再利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