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的位置:电子变压器资讯网 > 资讯中心 >  专题报道 > 正文
看光伏和LED企业怎样圈到“补贴大红包”
[发布时间]:2014年7月25日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靳颖姝 周勇 李思怡 杨恩捷 [点击率]:2902
【导读】: 近日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地方政府隐瞒收入823亿...

    近日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地方政府隐瞒收入823亿,违规补贴1261亿。几乎同个时间点上,厦门信达、华灿光电等光伏上市公司纷纷对外公告了收到各级政府财政补贴、资助资金的信息。南都记者随后调查发现,光伏和LED企业成为近年来最容易获得政府补贴的公司,许多民营公司正是凭借这一优势拿到补贴。不过,在丰厚的利益诱惑驱使下,地方财政资金补贴乱象一直没有平息。

  乱象1

  补贴数额巨大

  中国政府投向光伏和LED企业的真金白银足以让其它行业羡慕不已。以有着国内LED芯片“一哥”之称的三安光电为例,公开财报显示,如果将2010年至2013年三安光电收到政府补贴金额与当年的净利润相比,结果分别是60%、86%、60%、45.7%。

  这种补贴案例在光伏产业中也不少见。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中利科技拿到政府补贴约374万,业绩仍报亏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12亿元。华灿光电在2013年拿到政府补贴约1.36亿元后,全年仍亏862万。具体到广东市场,在“十二五”期间,广东省财政拟每年投入4.5亿元设立LED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乱象2

  骗补案例频现

  事实上,对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的“补贴”并非中国独有,即便是美国,2009年也给可再生能源补贴了252亿美元。中国的“光伏和LED补贴”哪里出了错?

  答案在国家审计署于2013年6月发布的审计报告浮起。该报告显示,安徽省中节能投资有限公司大功率LE D绿色照明项目通过虚假申报资料,骗取中央财政节能重点工程投资补助资金990万元。广东雪莱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骗补345.5万元,东莞百分百科技有限公司骗补23.2万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坦言,谁来认定是否符合补贴标准,这里面存在着很大的寻租空间。

  在近日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手握的审计报告是往年的“加长版”,多出来的篇幅就有一部分用在批评“违规补贴”上。刘家义在报告中直陈要害,“由于财政专项资金种类多、项目杂,参与分配部门多,由基层逐级审核上报,信息沟通不畅,加之审核监管不到位,弄虚作假问题比较严重。”

  据国家审计署统计,2013年,地方政府隐瞒收入823亿,违规补贴1261亿。

  路径图

  申请补贴得“闯三关”

  企业想要拿到政府的补贴,手法也有很多讲究

  广东省某LE D企业董事长张伟(化名)向南都记者透露,“全省保守算6000家LED企业,每年能获得补贴的不超过一百家,大型上市公司拿到补贴的几率明显高于中小企业。”

  据其介绍,一家LED拿到政府数十万、甚至百万级专项补贴,至少得过“三关”。第一关是通过广东标杆体系认证,直白点说,就是LED产品的“广东标准”,比如LED产业共性与关键技术集成(专题编号0802)中的“申报方向三”含如下验收条件:至少有3款产品通过广东省标准光组件审核,并进入广东省标准光组件产品编码目录。这意味着,加入标杆体系,就得经过一系列产品、工厂检测认证。

  接下来要打通第二关:企业一旦加入了多个LED产业联盟,则获得补贴的机会要加大许多。然后,联盟推荐进“花名单”,再过专家评审这关,即第三关。

  此外,上大项目也能加分。原《新产业》杂志总编辑孙燕飚说,“如果大家都在做重点项目,那就看你的项目规模够不够大。

  补漏洞

  从“事前补贴”到“事后补贴”

  其实,政府已经发现了补贴政策上的漏洞,正在改变以往粗犷式的补贴方式。南都记者多方了解到,以前更多是“事前补贴”,即项目投资方在项目开建之前拿到补贴,现在则倾向于“事后补贴”。

  以重庆为例,当地政府规定,手机面板生产商如果将产品供应给给重庆客户时,每销售一块手机面板,一个产品可以补贴几分或几毛钱。这样,下游买产品时,相应降价,相当于上下游都享受了补贴。

  另外,今年以来,广东省科技系统重点开展了一项“阳光再造行动”,推动科技专项投入全流程公开。科技项目的指南编制、项目申报、立项结果、项目成果等关键节点信息,面向社会公众充分开放。同时,涵盖科技业务全流程的“痕迹”管理,可以做到责任到人,有效追踪。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投稿箱:
   电子变压器、电感器、磁性材料等磁电元件相关的行业、企业新闻稿件需要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QQ: , 邮箱:info%ett-cn.com (%替换成@)。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变压行业资讯,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电子变压器资讯”或者“dzbyqzj”,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电子变压器资讯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温馨提示:回复“1”获取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