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的StategyAnalytics的数据,全球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14年的第一季度持续增长,但是苹果和三星两位巨头的市场份额却在下跌。201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为2.85亿台,同比增长33%。三星出货量8900万部依然保持首位,但是全球的市场份额从32%下降到31%,这是自从2009年第四季度以来的首次份额下跌。苹果的iPhone在第一季度出货量为4370万台,全球的市场份额也从17%下降至15%。
在苹果和三星市场份额轻微下跌之际,国产品牌华为和联想的手机的市场份额都在增长,现在已经各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5%。而在前八名当中,国产品牌已经占到半数,而前十名当中,已经占到六席,分别为华为、联想、小米、酷派、中兴,名次为三、四、六、八和九。
随着智能终端生态圈的纵深发展,供应链也有渐渐浮出水面的迹象,手机的市场竞争正在向供应链的演化。
国产品牌崛起供应链成焦点
在国内市场,国产品牌的崛起之势更加明显。根据CounterpointTechnologyMarketResearch发布的数据,小米在2014年第一季度已经取得中国智能手机市场11%的份额,超越了苹果(10%)。排在第一名的三星份额为18%,第二名的联想份额为12%,接下来就是小米和苹果,而酷派份额为10%,华为份额为8%,中兴为6%,OPPO为3%。
与此同时,中国手机厂商开始走向海外。
5月7日,华为在巴黎向全球发布了它的最新旗舰机型AscendP7,其定位高端的硬件配置、工业设计及亲民的价格使得该款手机在欧洲市场广受赞誉。P7配置了自主研发的海思麒麟四核CPU。
近日,小米在新品发布会上表示,2014年将开拓马来西亚、菲律宾等10个海外市场,小米将启用全球新域名mi.com,该域名的成交价格为360万美元这显示了小米国际化的决心。
业界分析人士认为,国产手机厂家出货量大幅增加的关键原因在于其“土狼模式”,对市场反应速度快,敢于高配置、大降价,“物有所值”的概念非常明显。
随着智能终端产业发展的深入,产品背后供应链的竞争已经逐渐摆上台面,成为左右市场格局的重要力量。在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供应链的争夺将决定终端出货量的数字,上游市场能否及时供货,保证配件供应,让手机及时生产出来,是考验手机厂商的重大问题。
触摸屏产业的未来:平台型供应链
现代企业竞争已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的竞争。对于手机厂商来说,所谓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对供应链的控制能力。
在供应链的概念提出前,讲得最多的是纵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一般是大企业才有可能实行,因为它首要一条便是有雄厚的资金实力。目前看来,三星拥有完全自给自足的上下游供应链,苹果对供应链有着单向式的控制力,这两家公司瓜分了全球最大利润份额。
但在实际商业运行过程中,单纯地采用纵向一体化具有一定风险性,其中关键的一点是进入之后便会形成依赖,保护“自己的”上下游,不能遵循进化论的竞争法则,极易丧失市场机会。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本来单向的流程开始随着用户互动反馈的加入变成闭环,这要求企业必须适时快速调整自己的各个环节,其中也包括供应链环节。在这样的趋势下,市场订单开始向拥有规模、技术及快速响应能力的平台供应链厂商集中。这一点在触摸屏产业特征尤其明显。
以欧菲光为例,公司已经成为全球出货量第一的触摸屏厂商,是三星、华为、联想、中兴、酷派、小米等品牌的重要供应商,其崛起的关键之一就是高效的嵌入式研发模式及全产业链带来的市场快速响应能力,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此外,欧菲光还凭借客户优势,成功切入摄像头模组领域,在较短的时间进入摄像头模组一线阵营。
有分析师认为,触摸屏产业的竞争,已经不单单产品和技术路径的竞争,更是平台供应链能力的竞争。对于手机市场来说,随着市场的扩大,平台型供应链厂商凭借丰富的产品线,强大的成本控制、快速响应及研发能力,与智能终端厂商形成良性互动,将不断助推智能终端产业在全球的市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