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的位置:电子变压器资讯网 >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第三次工业革命下的中国制造业
[发布时间]:2014年5月16日 [来源]:中国智能化网 [点击率]:3935
【导读】: 中国制造正在面临劳动密集型行业优势逐步丧失的危险。而制造的比较成本被削弱,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国际投资回溯等,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下中国制造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发达国家在技...

 中国制造正在面临劳动密集型行业优势逐步丧失的危险。而制造的比较成本被削弱,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国际投资回溯等,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下中国制造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发达国家在技术和产业方面占据领先优势,这对于新兴工业国家形成极大的挑战。
 
 
 
       想象这样一幅场景:未来企业在生产鞋的时候,先通过扫描设备,对客户脚的大小、形状进行扫描,生成三维模型,然后根据模型制造出鞋子,再通过物流,直接将鞋子送到客户面前。
 
 
 
       同时,在制造过程中,有一个信息载体记录客户的个性化数据,并作为生产的指导。比如,如果客户是平足,那么在制作鞋子的底面的时候,就会特别注意软硬度,从而实现了生产过程中工人与客户的信息沟通。
 
 
 
       这是国内一些公司正在尝试的一种生产方式,也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典型案例。
 
 
 
       “理论界和产业界普遍认为,世界正处于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引发的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开端。”工信部部长苗圩在近日举办的2014智能制造国际会议上说。
 
 
 
       记者在论坛上同时了解到,由中国工程院会同工信部等部门开展的《制造强国战略研究》正在持续推进中,并就中国制造未来发展的优先行动提出了建议。
 
 
 
       相关专家在论坛上表示,中国应紧紧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大大加快我国工业化和制造强国的进程。
 
 
 
       新业态兴起
 
 
 
       在5月7日~9日举行的2014北京国际工业智能及自动化展览会上,广州数控展出了面向搬运、喷涂、焊接等应用的多款机器人,该公司展位的负责人、广州数控智能制造工程中心主任助理宋健忙得不可开交,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客户的咨询和洽谈。
 
 
 
      忙碌间隙,宋健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从2011年以来,广州数控的工业机器人销量几乎是翻番式增长,2013年销量接近400台。
 
 
 
       “在东南沿海一带,中小企业特别多,但自动化程度不是很高,同时,这些企业规模有限,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对他们的影响较大,所以,很多企业对工业机器人都有迫切的需求。”宋健对记者说。
 
 
 
       宋健的这些感受,是正在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缩影。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加快推进生产方式、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苗圩说。
 
 
 
        关于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的影响,苗圩认为,有两个趋势值得关注。首先是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向深度融合发展的趋势。
 
 
 
       在苗圩看来,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是感知、采集、监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使智能制造、网络制造、柔性制造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
 
 
 
       比如德国提出的工业4.0计划,就是通过“物联网”和“务(服务)联网”,把产品、机器、资源、人有机联系在一起,推动各环节数据共享,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制造流程的数字化。
 
 
 
       另一趋势是,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带来了新的业态模式,并对传统生产方式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首先,互联网理念扩展到了工业生产和服务领域,催生了众包设计、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从而使得生产者与消费者可以实时互动,使得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再大量趋同,而是更具个性化。
 
 
 
       其次是由集中生产向网络化异地协同生产转变。比如,中国商飞制造公司为研制ARJ21支线飞机,组建了广域协同平台,实现了全球10多个国家,104家供应商之间的协同研发和制造。
 
 
 
       “全机结构零部件约31000多项,中国商飞承担了7000余项,占22.5%,这就是典型的网络化制造。”苗圩说。
 
 
 
       他还指出,信息技术的渗透,还促使传统制造企业向跨界融合企业转变,互联网企业与制造企业、生产企业与服务企业之间的边际也日益模糊。
 
 
 
       机遇与挑战
 
 
 
       正在兴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恰与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形成历史性交汇,因此,也给我国制造业带来了极大的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周济在论坛上指出,我国的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的发展过程,而中国要后来居上,则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发展过程。
 
 
 
       “中国工业必须同时完成工业2.0、3.0和4.0,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将大大加快我国工业化和建设制造强国的进程。”周济说。
 
 
 
       与此同时,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制造业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在周济看来,发达国家在技术和产业方面占据领先优势,对于新兴工业国家形成极大的挑战。
 
 
 
       在与展览会同期举办的2014中国智能工厂建设发展大会上,与会专家也对新工业革命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讨论。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明新国指出,发达国家拥有大量基础知识和通用技术的储备,新兴产业产品特别是中高端产品的最初市场将集中于发达国家,同时,发达国家优势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技术供给和市场需求方面的条件也优于发展中国家。
 
 
 
       同时,中国制造还面临劳动密集型行业优势逐步丧失的危险。
 
 
 
       明新国指出,中国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技艺最高、纪律最优的流水线型工人,但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的是能看懂图纸、能理解订单要求、能调整机器参数和能修正错误误差的创造性工人。
 
 
 
       此外,在明新国看来,中国制造的比较成本被削弱,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国际投资回溯等,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下中国制造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打造制造强国
 
 
 
       显然,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影响下,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显得尤为重要。
 
 
 
       2013年1月,中国工程院会同工信部、国家质检总局,启动并开展了《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提出了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建议。在2014智能制造国际会议上,周济对该项目的相关阶段性成果进行了介绍。
 
 
 
       首先是确定了中国制造业的地位。根据项目课题组的分析,2012年,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制造业综合指数分布中,美国遥遥领先,处于第一方阵,德国、日本处于第二方阵,中国、英国、法国和韩国则处于第三方阵。
 
 
 
       同时,项目课题组还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综合指数预测模型,对未来30~40年我国制造业综合指数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预测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强国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可进入世界第二方阵,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中国制造业将位居第二方阵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2050年,中国制造业可望进入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
 
 
 
       此外,项目课题组还提出了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和结构优化为发展方针的行动计划,包括8项优先行动。据记者了解,强化“四基”(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制造工艺、技术标准体系基础)、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均被列入优先行动之中。
 
 
 
       “实施‘中国制造2025’,让中国在2025年进入制造强国行列,以制造业的繁荣和强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推动我国实现工业化,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周济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投稿箱:
   电子变压器、电感器、磁性材料等磁电元件相关的行业、企业新闻稿件需要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QQ: , 邮箱:info%ett-cn.com (%替换成@)。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变压行业资讯,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电子变压器资讯”或者“dzbyqzj”,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电子变压器资讯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温馨提示:回复“1”获取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