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电视市场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不寻常的一年,这个原本被认为是传统行业的领域,在智能应用、互联网思维、新技术和新标准的冲击下变得不再平静。年关将至,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一年里在电视市场发生的重要事件。
互联网/IT企业大举入侵
前有微软(37.41, 0.12, 0.32%)维纳斯,后有盛大盒子,都失败了——这是以往传统家电企业认为互联网/IT企业进军家电行业必败的万能论据。但是这次不同了,传统彩电厂商推出的产品完全被乐视TV超级电视等互联网电视占了风头。他们从互联网思维出发,依托垂直整合的优势,引发了一场互联网势力与传统势力的大对决。
我们甚至可以预测,在接下来的一年还会有更多新的挑战者,例如迅雷、优酷(30.3, 0.02, 0.07%)、搜狐(72.93, 0.82, 1.14%)、苏宁、京东等,都有可能凭借自己在产业链上的优势进入这一领域。
从卖硬件到卖内容和服务
智能电视出现至少已有两年,早已成为市场上的主流,但用户对其认可度普遍不高,多数人买来只是当做普通电视使用。究其原因也很简单——用户体验差、内容少,体现不出智能的优势。
这些在2013年发生了变化,乐视、小米、海信、创维等企业推出了更快捷、更简单易用的电视UI,成为人们选购智能电视的标准之一。同时,人们意识到视频内容对智能电视始终是最重要的,企业也意识到卖内容和服务才是持续盈利的来源。以乐视和爱奇艺为代表的版权大户就在这方面占尽了便宜,根据经验,来年在智能电视上可能会重演在PC、移动端的版权军备竞赛,特别是体育、综艺等热门内容。
大屏价格日趋成本化
每年电视市场都在进行着大量的降价促销活动,但看看每年的销量统计数据,就会发现占据半壁江山的都是40英寸以下的中小尺寸,大屏始终没有真正普及起来。到了2013年终于发生了变化,人们发现50英寸以上大屏液晶电视的价格真的降下来了!
这股风潮又是互联网品牌掀起的,从2013年5月乐视TV宣布推出60英寸售价6999元的超级电视,到9月小米推出2999元的47英寸电视、乐视TV再次推出2499元的50英寸电视,可谓惊喜不断。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样的价格已经接近液晶面板和各种零部件的采购成本价了。
乐视和小米到底是怎么想的,是要赔本赚吆喝吗?有人认为这属于“硬件免费”的概念,如果附带的服务能带来足够的收益,硬件完全可以按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这也是互联网思维的体现。
4K电视片源奇缺制约规模
作为1080p全高清标准的继承者,拥有4096×2160分辨率的4K超高清在清晰度上是前者的4倍,卖场里画质无比细腻的4K宣传片看上去也很美。目前国内外主流彩电品牌基本都推出了自己的4K电视机,而且成了今年下半年宣传的主要卖点。
但片源匮乏的问题也像当年1080p刚出现时一样,甚至更严重——全世界至今没有一个4K电视频道可看,没有一张4K影碟可买。在技术上走得最远的日本,预计也要2020年才会尝试商用4K超高清电视频道,真是遥远得可怕;而理论上离我们最近的4K蓝光影碟,一直没有确定4K编码将使用何种格式和码率。
也正因为如此,虽然有了4K电视机,但用户的需求并不旺盛,这导致一些厂商为了提高规模又走上了低价路线。例如国内某品牌就推出了3333元的39英寸4K电视,明显有些饮鸩止渴的意味。
OLED电视仍叫好不叫座
OLED电视是人们期待了很多年的产品,它由于自发光的原理,显示效果和对比度都远远超过液晶电视,而且成品的厚度可以达到只有几毫米,可谓惊艳无比。LG和三星早在2012年初就于美国CES消费电子展上公布了OLED电视,但直到2013年下半年才正式上市。
不过这两款产品的售价却十分惊人,55英寸的屏幕价格高达五六万元,而且由于良品率低的原因产量一直很低。普通家庭想要在客厅中享受OLED电视的精彩,估计还得好几年之后。根据最新消息,一些国产品牌也计划在新的一年里推出OLED电视,不过从公布的信息来看基本都集中在中小尺寸,与液晶电视相比竞争力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