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的位置:电子变压器资讯网 > 资讯中心 >  综合领域 > 正文
基板玻璃实现商用化:国内外液晶配套产业差距有多大?
[发布时间]:2013年9月30日 [来源]:中华显示网 [点击率]:5002
【导读】: 洛阳玻璃26日晚间公告,近期,本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洛玻集团洛阳龙海电子玻璃有限公司的0.4㎜超薄玻璃及洛玻集团龙门玻璃有限责任公司的0.7㎜超白超薄玻璃均成功实现了商品化生产。洛阳玻璃表示,上述新产...

  我国的偏光片生产一直很弱,偏光片供应长期主要依靠进口。如今,我们建设了生产高档偏光片的生产线,站到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如果能够迈出从少量生产到大批量生产的这关键的一步,其前景将十分光明。而这一步中,如何做到保持产品的一致性是很不容易的,目前来看我们仍面临一些困难。

  偏光片的国产化是很复杂的系统工程,产业链很长。如果我们不解决偏光片所用的TAC、PVA等基础材料问题,新上的偏光片还是会被“卡脖子”。

  彩色滤光膜供求关系保持平衡

  作为LCD实现彩色显示的关键零部件,彩色滤光膜占面板材料成本20%以上,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液晶面板的色彩还原性、亮度和对比度。彩色滤光膜的实现方式有印刷法、染色法、颜料分散法、电沉积法、喷墨法等,目前主流的量产方式为颜料分散法。

  全球彩色滤光膜生产线有内置型和外销型两种。日本的凸版印刷、大日本油墨(DNP)、东丽公司(TORAY)是全球大尺寸TFT液晶彩色滤光膜制造的三大巨头。他们所生产的产品占外销市场的2/3。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也有很好的彩色滤光膜制造商。6代线以上的TFT-LCD企业几乎都采用内置型彩色滤光膜生产线。

  中国大陆的彩色滤光膜产业是从2003年深圳莱宝从日本MICRO引进一条2.5代旧线开始的。当初,几条生产线几乎都是为CSTN配套而建立的。如今,随着CSTN产业走向衰弱,这些生产线先后退出或改作他用。2008年以后,TFT-LCD用彩色滤光膜生产线基本上都采用内置型的配置方式,包含G4.5、G5、G5.5、G6和G8.5的生产线。国内所有TFT-LCD用彩色滤光膜生产技术也都是进口的。

  目前,国内所有TFT-LCD用彩色滤光膜的供求关系基本保持平衡。尽管所生产的彩色滤光膜在企业间也有少量调剂,但很少进入市场。所以市场上基本不存在价格过分竞争等问题。不过,我国目前生产彩色滤光膜的主要原材料仍然主要依靠国外进口,例如光刻胶,该产品的国产化进展就不大。

  光学薄膜尚处于起步阶段

  液晶显示行业的薄膜材料主要用于背光模块和偏光片中。背光用光学膜主要有反射膜、扩散膜、增亮膜、导光板等几个种类。背光模块光学膜片约占液晶面板总成本的15%左右。此外还有广泛用于各类显示器件的保护膜,数量也不少。

  光学基膜全球80%以上的产能由三菱树脂、东丽、帝人、杜邦、可隆、SKC、东洋纺几大巨头垄断;扩散膜、反射膜、导光板的涉足企业众多,竞争激烈;增亮膜长期由3M垄断,但近年有所松动。

  我国前些年生产光学膜主要是台资在大陆设立的薄膜拉伸成型加工,原料基膜从国外进口。近年来,随着化学膜的需求急剧增加,国内膜加工企业大量涌现,主要有合肥乐凯、张家港康得新、北京康特荣宝、上海凯鑫森、宁波激智等。

  基膜生产鲜有企业涉足。唯一一个是由中国最大的聚酯生产公司仪征化纤和日本东丽合资建立的仪化东丽。该公司2011年7月开始生产在扩散膜、增光膜以及棱镜膜上使用的光学基膜,年产6600吨。

  我国光学膜产业总体而言尚处于起步阶段。进入的企业不少,但大多集中于薄膜拉伸成型加工方面,一些包装材料转型的企业能否顺利生产出合格的化学膜还有待观察。整体供求关系一时也难以判断,但膜产量多半取决于基膜的供应,不排除将来某些功能膜供过于求。

  此外,TFT-LCD的原材料还包括背光模块、驱动IC、湿化学品、靶材、超纯气体等。当然,产业链的上游还有相当多的设备制造产业,这也是一个应该具备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三大问题制约配套发展

  如今,我国液晶配套产业已经起步,但仍存三大问题制约其快速发展。只有解决好核心技术问题、规模问题、发展环境问题,中国配套产业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首先,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原材料、元器件和专用设备等本地配套能力不足,核心技术缺失。这些年,我们在平板玻璃、液晶材料、偏光片、彩色滤色膜、光学膜等一系列材料的国产化过程中做得那么辛苦,但几乎都遇到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技术储备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不少企业长期以来未能从根本上摆脱专利困扰,只能在国际大企业的夹缝中求生存,造成了国内许多新产品以低端为主、技术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和价格竞争力弱、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等问题。

  其次,企业规模过小,生存压力过大,企业缺少积累。

  上游配套企业基本上都属于中小企业,多数企业恐怕连中型企业都算不上。这两年有些上市公司涉入,但数量也太少。这些企业一般历史很短,企业规模过小,技术与资产的沉淀都不够,在与实力雄厚、历史悠久的国际大企业的竞争中没有多少优势。而在国内众多同行中,企业又往往为了生存过度竞争,竞相杀价,最终两败俱伤。其结果是企业勉强维持简单的再生产,缺少积累,更谈不上长远的技术研发的投入。

投稿箱:
   电子变压器、电感器、磁性材料等磁电元件相关的行业、企业新闻稿件需要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QQ: , 邮箱:info%ett-cn.com (%替换成@)。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变压器行业资讯,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电子变压器资讯”或者“dzbyqzx”,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电子变压器资讯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温馨提示:回复“1”获取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