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2万台电视一天销售一空,一边是大刀阔斧与夏普这个有“液晶之父”美誉的企业深度合作。乐视和联想成为近一段时间智能电视领域的绝对主角。
谁也没料到掀起这场血雨腥风的客厅大战之旗手居然是两家曾经与电视机根本不沾边的企业。有人质疑他们是以搅局为目的;也有人分析,他们给这个固步自封的产业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模式。
我们姑且不去分析其结果,因为不到最后一步谁也无法预料。但可以肯定他们都是身怀绝技而且有备而来对手。
乐视凭借着其内容的优势,进行着电视产业各个环节的拼接。只要对内容有需求,乐视超级电视就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一旦用户积累到一定数量,就有资本去和上下游厂商去谈订单,规模在,成本就能控制,加上其仅此一家的渠道模式,乐视可以说是挂着内容的招牌,下的是空手套白狼的棋。
联想或许比乐视显得踏实和老道一些。在征服电视这块屏幕之前,他已经征服了电脑这块屏,凭借着老练的IT模式,在移动端联想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联想认为凭借着长期在IT领域积累的品牌优势和制造经验,加上对智能平台的良好把控,进入智能电视领域,几乎就是简单的加法平移。
然而,如此一招鲜的绝技并未让上述二者在电视领域尝到任何意思甜头。
恰恰相反,任何独家的内容优势,任何制造业的经验和智能平台的把控在电视机这个领域似乎不是万能的。乐视可以凭借着版权优势在视频领域风生水起,联想可以收购IBM,几乎吃掉了PC领域。但在彩电产业面前,他们遇到了难题。
联想起初进入电视领域直指高端产品,希望把电视产品打造得像其在电脑市场一样高端的形象。但没过多久,联想电视惨淡的销售数字告诉他事实并不像想的那么简单。
联想现如今还是要地下头来用1000多元的32寸电视进行终端市场的厮杀。
乐视也同样遇到了尴尬的问题,从其发布超级电视至今两个月里,其从未正式面对过售后服务的问题。
当然,消费者的产品都还在定制中呢,何来售后呢?对于其配送网点,渠道铺设,以及售后维修,订货周期等等问题,乐视自己可能也没有想到对策。
其实彩电业归根结底在于产业链,这不是一招鲜,而是需要你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这里的游戏规则就是:不占有产业链你只能被人牵着鼻子走。
联想虽然找到了夏普,但是并不一定能掌握核心技术。夏普再穷,当时也没有吧IGZO技术分享给鸿海。联想只是与夏普合作屏幕采购,以及产品设计等外围项目,其实找三星或索尼也是一样的。
遥想当初索尼与三星的合作如此紧密,到头来也没有拿到三星的面板技术,在彩电领域仍然没有话语权。所以联想更不要指望有人能用自己在产业链中的利益去换取其虚构出来的智能平台。
至此,我们只能说联想离产业链更近了,离游戏规则更近了,但仅仅一次外围项目合作不足以说明联想在产业链中的优势。加工、设计、销售和售后都是联想的强项,唯有上游是其望尘莫及的,怎样去弥补短板?未来还需要联想自己去上下而求索。
乐视的超级电视基本上和产业链就不沾边,谁也无法想到站在产业链之外将如何运做好电视市场。屏幕、芯片、售后和组装没有一个环节命运能自己掌握,也许乐视应该自求多福,也许乐视也会走出一个令人惊奇的成功模式。
记得从1999年微软的维纳斯计划开始,大家都在打客厅的主意,结果微软宣告失败。2005年又是一波以盛大为首的IT企业在大力推进智能盒子,力图抢占智能家庭高点,结果也是无功而返。至今已经过去14个年头了,从没有人在客厅大战中真正的胜利过。
几乎每隔5-7年就有一次客厅革命,这些前赴后继的战士们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有一技之长但都不是样样精通。任凭你机关算尽,进军电视产业根本不是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在这个领域不可能靠着一个环节的优势,打造一个概念,继而吃透整个市场。它需要你先
学会各种绝招,然后才有吃遍天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