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享受。
与4K电视相比,4K电影的发展线路更为明确。从拍摄、制作到播出,4K电影已基本不存在技术 问 题 。 索 尼 、R E D、 佳 能
、JV C等厂家目前都有4K或更高像素的摄像机产品供货。目前国内已有4K摄像机,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可能出现4K拍摄的电影。据王
亚明介绍,目前市场发行的好莱坞数字影片中4K大约占30%-40%。美国电影院线4K放映系统占40%以上。截至2012年8月,索尼4K数 字
电 影 放 映 机 全 球 发 货 量 超 过13500台,其中美国10600台。他透露,索尼已经陆续和中国大客户签订购买4K数字电影放映机
的框架协议,总数超过900台。
我国宜早制定4K标准
不过,就目前而言,4K电视的推广还面临着售价高、内容少的障碍。一台索尼84英寸的4K超高清电视,售价高达25000美元左右。
相比之下,国产4K电视虽然便宜不少,但一般来说,4K电视均价比相同尺寸液晶电视要贵一倍左右。
内容是4K电视目前发展的最大障碍。4K视频内容的传播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电视卫星系统播出,二是通过宽带网络传输。前者
涉及电视播出系统整体改造,从摄像、制作、播出都采用4K标准才能使观众享受到4K视频内容。通过 宽 带 网 络 传 输 则 存 在
带 宽 的 限制 。 据 英 国 《 经 济 学 家 》 杂 志 介绍,一部未经过处理的2 .5个小时的4K、24帧格式的电影每秒包含216000
帧画面。每一帧包含8.6百万像素,每个像素包含24字节色彩信息,最终的电影将达到5 .6T字节的数据量。即使经过压缩,现有技术
条件下,一般家庭的带宽很难达到缓冲要求。
新的压缩标准有可能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国际压缩标准机构一直在讨论H .264标准之后的下一个技术标准,最新的方案是H
.265。在不损失画质的情况下,其压缩率可达H.264的两倍。不过H.265标准可能需要再过几年才能普及。
尽管存在上述问题,但对国内厂商而言,4K电视可能是一个机遇。刘红冰在采访中表示,从外部经营环境看,预计2013年仍将是
日本家电企业的调整年,技术上,虽 然 松 下 、 索 尼 等 企 业 纷 纷 向O L E D方向转型或推出4K电视,但在短期内不可能形成
规模销售;对于韩系品牌,其占据高端市场,而高端市场份额较少,不会影响到中国主体市场。
不仅如此,国内厂商在分销布局和渠道下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4K产品的普及不能只靠在一、二级市场的推广和销售,国内厂商
在超高清三四级市场的推广普及方面将会利用自己的渠道优势。
不过樊华认为,我国还是应尽早 开 始 制 定4 K电 视 地 面 传 输 标准,避免走高清电视标准之争的老路。之前我国高清电视
普及之时曾出 现 清 华 方 案 与 上 海 交 大 方 案 的“标准之争”,最后的解决办法是融合两个方案,但有关高清电视标准的拉
锯战令广电行业蒙受损失。
樊华说,中国目前只是引进电视机生产链生产产品,而没有生产生产链的能力。一方面,中国市场这 么 大 , 放 弃 这 么 大
的 市 场 很 可惜 , 宜 重 振 电 视 生 产 链 。 另 一 方面,目前的情况是,4K电视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我们能做
的就是制定4K电视地面传输标准,通过实施国家标准收取专利费。他认为,在我国4K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制定还是应该由国家主导,
否则国内厂商将呈现一片混战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