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环境污染在中国已非一地一域之痛,如何从源头上扭转粗放的能源结构所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也成为
今年全国两会聚焦的重要议题。我们必须深刻反思经济发展方式,“美丽中国”的实现亟待中国向清洁低碳的能源
结构转型。
多方研究已经证实,PM2.5形成雾霾污染的根源在于中国的能源结构。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国科学院等机构联合编
写的《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2)》表明,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因为经济快速增长增加,工业化日益增长的资
源能源需求导致其消耗已经大大超过了其自身生态系统所能提供的供给,碳足迹占中国生态足迹的54%,中国正经历
有史以来最大的生态赤字。
根据《京津冀2013年元月强霾污染事件过程分析》报告,京津冀区域PM2.5来源解析中,燃煤占34%、机动车占16%,
二者相加为50%;其余 50%来源于工业、外来输送、扬尘、餐饮和其他。北京地区PM2.5来源解析中,机动车和燃煤因
素分别占25%和19%(相加44%),而外来输送高达 19%。
深入分析当前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煤炭仍然占一次能源消费的七成。原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处于第二位,天然气
只有4%,可再生能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就是中国“黑色”的能源结构,这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能源
生产和消费中排放大量的废气、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造成环境质量急剧恶化。因此,改善能源结构是治理污染
的重中之重。
根据国家“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十二五”末,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
到30%。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7.5%。在这样的大目标下,中国未来必须下大力气进行能源结构调整,给
予清洁能源更大的支持力度,按照循环经济中“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
基本特征,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循环高效使用。大幅提高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水电等清洁能源装机和发电比重
,积极推动 “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例如,大力发展节能、低噪、环保的电动汽车,是缓解中国石油(601857,股
吧)资源紧张、减少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2012年,美国和日本电动汽车销售量分别达到5.3万辆和2.7万辆,
西欧与加拿大等国电动汽车销量也在数千辆,但在中国这一数字相去甚远。政府应积极推动相关硬件设施的完善以
及配套服务网络的建设,尽快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实施细则,以提升公众对电动汽车的认同感。
能源结构调整不仅从供给端着眼,也要从需求端入手。十八大报告指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
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战略目标。中国下一步的政策重点应通过“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促进能源经济总量平衡
、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在能耗总量分解上,应综合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节能目标等因素,把能耗
指标差别化分配给各地区,因地而异。可以考虑引入市场机制,建立能源量指标交易置换制度,实现不同企业、不
同地区间配额交易。在体制建立上,可考虑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开发利用、完善市场
服务机制等配套措施,并逐步健全能源统计计量体系,建立能源与碳排放监测平台,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定期发布和
预测预警机制,真正发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对能源结构转型的倒逼作用。
此外,中国能源结构的改变也需要依靠全球能源合作,不仅仅是当前比较关注的天然气、页岩气等资源,在风能、
低碳电力、智能电网等领域,也可以通过共同开发、共享技术等形式,在建构能源共同体的范畴内开展合作,促进
中国传统能源结构尽快调整升级。
相信只有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并最终实现向清洁能源转型,“美丽中国”才可能不再是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