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员没有节日的概念!!”广州增城气象局业务科科长黄建强说,他今年大年初一到初四都在增城气象站值班室里度过。记者第一次见到他时,前一天晚上他刚值完夜班,凌晨2点下班,索性留在站里休息。
增城气象站建于1958年,已有56年历史,是广州较早的气象站之一。于1990年升格为国家基准气象站,广东仅有4个。黄建强是这里最老的气象员,他正经历着这座老气象站气象数据从人工观测为主到自动观测为主的技术革新过程。
曾经,气象员与时间赛跑
“以前,每个小时都要进行一次人工基本观测,哪怕外面狂风骤雨,扶着墙都必须出来读取数据;回到办公室,仅有不到5分钟的时间将观测到的气象数据编成报文发送给广东省气象局,再传至中国气象局。即使浑身湿透也得先干完活。”黄建强认为,高度责任心、仔细、认真是对气象测报员的三个基本要求。
1995年,刚从学校毕业的黄建强被分配到增城气象局担任技术员,从20岁出头到不惑之年,黄建强从技术员做到助理工程师、业务科副科长,再到业务科科长,唯一不变的是他气象测报员的身份。
若遇到复杂天气情况,黄建强的工作量会大大增加。汛期,每次打雷闪电都必须记录在案;有降雨时,每个小时都需观测一次降水量。“天气情况越复杂,我们需要观测的项目越多,平时都是一人值班,工作量大、时间紧。”黄建强告诉记者,经常半夜做梦都梦到要赶着测数据然后惊醒。
如今,自动观测仪“助跑”
2005年,增城气象站的自动气象观测仪器投入使用,2012年4月起,每小时的人工观测改为自动观测为主。
黄建强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气象百叶箱里的温湿度自动监测仪每分钟都将数据传回,地温场里,全自动地温监测仪可以记录着地面温度和浅层地温的时刻变化;雨量自动监测仪器省去了传统仪器倒水、读数的步骤;仪器能测出雷电的距离和方向;还新增了紫外线监测仪器……
“2005年自动观测仪器刚投入使用时,气象员仍需每小时读取一次气象数据,与仪器自动记录的数据进行对比;2012年4月开始,人工观测减少为1天8次,其余时间由仪器监测。”黄建强说。自动仪器使用稍稍改变了工作内容,人工观测次数减少,但所获得的气象数据序列更丰富;原先数据需手工输入电脑,现在数据已可自动生成并传至气象数据控制平台。
有了自动化仪器助阵,黄建强仍表示,虽然观测手段先进了,但气象测报员值班时仍需高度集中注意力,分析可能会出现的天气现象并在其发生时及时收集、处理气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