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30日,中国移动在杭州开启TD-LTE体验。6月18日,杭州TD-LTE网络实现了与香港LTE FDD网络的双向漫游。今年,杭州完成2400个TD-LTE站点建设,覆盖面积500平方公里,覆盖人口500万。在香港,中国移动于12月18日推出了全球首个LTE融合网络,该融合网络把中国移动香港现有的LTE FDD网络与TD-LTE整合,大大提升了整体网络的容量,满足现在急速攀升的流动数据需求。
在北京,2012年3月,TD-LTE示范网首次进行了TD-LTE/TD-SCDMA互操作实际应用。5月17日,进行放号体验,300多个友好用户体验了包括网真系统(会议系统)、高清视频监控、即摄即传、高清视频点播(VOD)等业务。
目前,中国移动现有近30万个TD-SCDMA基站,而GSM基站数量则是前者的一倍以上,这是中移动相比竞争对手的巨大优势。在巴展的GTI峰会上,业界展示了GSM向TD-LTE平滑演进的共站升级方案。2012年3月2日,首例商用现网GSM升级支持TD-LTE的方案完成验证,同年9月,在青岛的GSM/TD-LTE共站共天馈规模组网方案得以验证。
终端仍是瓶颈
在我国的大力推动下,LTE TDD/FDD融合组网已经成为全球移动宽带的重要演进方向,为加快TDD和FDD融合终端的发展,解决LTE发展过程中频段分散问题,实现与海外运营商共享规模市场效应,中国移动明确了终端多模多频段需求。
2012年9月,据媒体报道,在中国移动下一阶段的数据终端、话音终端大规模集采中,都要求必须至少支持TD-LTE、FDD-LTE、GSM、TD-SCDMA、WCDMA五种制式,同时,要求TD-LTE支持band 38、39、40, TDS支持band 34、39,WCDMA支持band1、2、5,FDD-LTE支持band 7和3,GSM支持band2、3、8。
业内分析认为,TDD/FDD融合终端作为TD-LTE产业长期发展的目标,将为终端产业提供明确的产品需求,加速引导终端产品的推出和成熟。与此同时,中国移动明确未来TD-LTE话音方案策略将推动智能手机早日商用。
意法·爱立信中国区总裁张代君表示,有的国际运营商认为,他们并不需要All-in-one (多模合一、全频段)的产品,产品并不是越做越复杂,而是怎样简化,但作为TD-LTE、TD-SCDMA的主推手,对于中国具有战略意义,需要全球化的视野和布局。
在今年年初,包括中国移动、Clearwire、软银、KT等核心运营商组成的攻关团队,便在积极推动高通、Marvell、华为海思等芯片厂商以及Avago、RFMD、Skyworks等射频前端器件厂商加速高集成多模多频段终端产品的研发。在日前完成的中国移动首次TD-LTE终端产品招标中,总共有近10家芯片商参与竞争,30款TD-LTE终端中标,其中12款采用高通的芯片。行业主管部门人士坦言,终端仍是TD-LTE商用瓶颈。
Marvell移动产品总监张路认为,多模LTE是大势所趋。但多模在设计上,除了需要处理好高集成度带来的复杂问题,还需要解决好产品的功耗、性价比和稳定性问题。Marvell将发挥多年来在低成本控制和低功耗处理方面积累的的技术优势。2012年,Marvell推出了PXA1802多模LTE通信处理器,支持Cat4速率(下行150Mbps)的LTE芯片,同时支持FDD/TDD LTE、 WCDMA、TD-SCDMA和Edge,较好地解决TD-SCDMA和LTE共存和融合问题,实现了3G/4G平滑交接演进。基于1802的数据卡等产品已经在中国移动的产品招标中成功中标。
张路透露,Marvell还将在PXA 1802产品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产品设计,加速推出新一代TD-LTE单芯片产品,“预计明年,Marvell多款LTE手机芯片将面市,同时支持TD-SCDMA、WCDMA、TD-LTE、FDD-LTE等多种制式,客户将不必再考虑不同制式的问题。考虑到功耗的因素,主流的4G单芯片仍然是四核,系列化的产品全面覆盖高中低端LTE手机市场。”
目前,LTE已经实现了从标准、产业链到产品的全面融合,华为、中兴、大唐、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等全球主要系统供应商都推出了TDD/FDD的共平台产品,TDD/FDD共芯片的产品也成为国内外芯片厂家的共同研发方向。截至11月,全球有83家厂商推出了560款LTE终端产品,其中TD-LTE终端产品有188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