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昨日在北京宣布,今年的彩电销量已突破1500万台,已超越索尼。至此,TCL首次跻身全球彩电销量前三,排名仅次于三星、LG。这也是中国彩电企业首次冲入全球彩电销量前三。
这已经有先兆,TCL今年两度上调彩电销量目标,由年初的1380万台调整为1520万台。而索尼为了让彩电业务尽快扭亏,采取了“瘦身”策略,增加委外代工比例,同时将今年彩电销量目标下调至1450万台。
最终实现依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彩电行业近年技术进步很快,直接刺激了市场更新换代的需求。从3D、LED背光、智能电视到云电视,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而几大日资彩电品牌今年陷入巨亏漩涡,在全球彩电市场份额不断收缩,又腾出一些空间。此乃“天时”。
所谓“地利”,是中国今年6月开始实施新一轮节能惠民政策,在多个彩电尺寸中,32英寸液晶电视的补贴比例相对较高;恰巧,TCL控股的华星光电8.5代线今年满产,主力产品为32英寸液晶面板,月产量已超过10万片,提供了充足的“弹药”。32英寸液晶电视的价格已经低于1500元,快速替代农村市场的CRT电视。
“人和”是指TCL已从早几年国际化并购的困境中走出来,整个团队斗志昂扬。彩电业由CRT向平板转型的过程中,TCL由于国际化并购分了神,在中国市场的老大地位旁落。今年有华星光电的面板做后盾,TCL提出“龙年争霸、暂夺第一”,公司上下众志成城。
但是,销量和市场份额只是衡量行业地位的参数之一。即使成为全球彩电销量季军,TCL下一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是产品力需要进一步提升。这涉及到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工艺,只有坚持做出精品,企业才有持续生命力。低价只能抢占一时的市场份额,要巩固既有份额,离不开产品口碑的积累。虽然TCL今年国内彩电销量有可能重夺第一,但其彩电销售单价仍低于创维、海信。而销售单价直接影响毛利率和净利润,只有利润充足才能更好地支持研发。最近,TCL将工业研究院院长闫晓林提拔为集团CTO(首席技术官),这应该是一个好的征兆。
其次是品牌力也需进一步增强。TCL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先驱之一,2004年连续并购了法国的汤姆逊和阿尔卡特。经过痛苦的整合,TCL已从国际化并购的阵痛中走出来,其在国际市场打下的基础,今年也显出成效,使TCL彩电外销增长的速度超过了内销。不过,尽管TCL从销量上已超越了索尼、松下、夏普等老牌日本企业,但品牌积淀的差距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跨越。而品牌力背后,是创新的产品、精致的工艺、完善的产业链和营销体系。
第三是全球化运营能力仍需进一步强化。销量冲入全球前三,说明TCL已具备冲击世界品牌的体量与条件。不过,由OEM(代工)到自主品牌,海外的本土化经营是关键。只有建立起针对每一个海外区域市场的本土化的研发、生产、销售、售后体系,才能支撑一个国际品牌的长久发展。
由上观之,TCL要成为真正的国际品牌,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