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国务院决定安排22亿元补贴资金支持推广LED灯和节能灯,这对产业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事实上,三年来,成都市也对LED相关的18个项目和应用产品投入支持资金818万元。但蔡小于认为,“目前的政策扶持力度还不够大。”
对此,成都市经信委表示,将根据实际情况,借鉴家电下乡的思路和运作模式,对民用照明生产企业进行生产补贴,对消费者进行消费补贴,并“在市政建设中优先使用高质量的LED产品”。
合同能源管理成为另外一种思路。今年11月,成都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各区(市)县城市道路照明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改造率要达到50%以上。简单来说,合同能源管理就是能单位不花一分钱,把自己高耗能的落后设备换成高能效的先进设备,而且还能分享部分节能收益。
此外,标准的制定也进入专家的视野。一直以来,中国市场LED产品鱼龙混杂。由于没有硬性的、统一的标准,消费者缺乏评判指标,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严峻挑战。“成都应争取成为标准的制定者之一。”蔡小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