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的位置:电子变压器资讯网 > 资讯中心 >  综合领域 > 正文
自动化系统推动数控机床生产方式变革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9日 [来源]:中国工业电器网 [点击率]:2912
【导读】: 中国正处在工业转型的历史关口,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前方面临着多重挑战,机床尤其是高端机床的技术突破就是一个必须越过的门槛。“在数控机床的未来发展中,自动化系统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金模...

国产高端机床性能落后,主要是由于核心技术、先进材料等都需要从国外进口。为缩小中国高端机床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罗百辉认为要在四个方面取得突破。

1、提高产学研用结合程度。目前大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受限于项目资金,研究持续性不好。而国外企业通常具有明显的研究方向和持续的目标,产学研用配合较好,产业化全方位优势能得到体现。下一步要在提高研究持续性上有所作为。

2、提高突破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意识与动力。我国大多数机床企业对主机生产更加重视,投资者也大多扎堆整机生产,配件产品生产不受重视。将来一定要在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上取得突破。

3、培育关键技术和高端人才,加大社会资本投入,提高基础研究水平,扩大产业化规模。

4、进一步完善政策,鼓励自主创新产品应用,摆脱对国外产品的依赖。

现代工业制造对产品的工艺要求越来越高,数控机床与自动化系统的结合愈发密切,对软件的依赖越来越大。软件变得越来越复杂,以至于更难控制其可靠性。于是,由于软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失效、事故甚至停机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更值得关注的是,自动化系统中软件开发成本越来越高。据可靠数据显示,在机床工业制造系统中,由1980年至2010年的30年来,软件成本由10%增至40%,电子电器成本由10%增至25%,机械成本由80%降至35%。此外,软件的复杂性随着软件变大呈指数增长,所需的开发时间也越来越长,而且软件出错的概率也不断增加。可见,对软件的复杂性进行科学管理的必要性日益迫切。

显然,在数控机床工业控制领域,软件设计的工程化必须在其全生命周期完善实施,即在设计阶段、仿真阶段、程序编制阶段、调试阶段、现场调试阶段、运行阶段以及支持服务阶段(对供应商)、维护阶段(对用户)全面实施。

其中,编程语言是实现软件功能的基础。对一个控制系统来说,软件的重要性不可置疑。用什么样的编程语言来编制应用软件,并且为贯穿于整个软件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坚实的基础和足够的支持,极为关键。这种编程语言必须建立在现代软件工程的理论基础之上,用它来实现软件的全生命周期的各种必要功能,它首先必须具备以下特性:结构化、可分解、可重复使用、在软件的执行过程中必须是可控的,同时必须是可以被认证和被确认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投稿箱:
   电子变压器、电感器、磁性材料等磁电元件相关的行业、企业新闻稿件需要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QQ: , 邮箱:info%ett-cn.com (%替换成@)。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变压行业资讯,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电子变压器资讯”或者“dzbyqzj”,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电子变压器资讯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温馨提示:回复“1”获取最新资讯。